这些新农作物如何种植,朱标在今年也让种植基地的人去教导各地百姓们该如何种植。
关于种植基地,朱标准备以后将它改为大明农科学院。
看来关于百姓们种植一事,也是需要改变了。
“你们都去看看,把事情了解了,再记下来等回去了做一个总结,和解决方法。”
身后詹事府的官员听了,立即骑着马去了。
当他们亮出了身份后,百姓们和当地的官府的人也不再争吵了。
朱标在不远处静静看着,这其实也是朱元璋的杰作。
朱元璋是如何用人的呢,他把毫无经验的国子监学子派去做知府,做布政使等官职。
而在底下官员 朱元璋则是选择任由老官员。
而上面的国子监学子,大多都是没有背景,没有人脉没有关系,但他们有一腔的报国热血,有一腔的抱负作为。
这就导致了,上面的年轻人对于皇上的命令很是看重,也十分听从安排,苦逼的则是下面的老官员们。
就像后世零零新官员上任差不多,什么不能管理的,什么不能改建的,都是屁话,我就偏偏看不惯要改。
朱标并没有多看,骑着马便率先走了,当来到了景德镇。
只见这里一片祥和,田里百姓们正在掰玉米,小孩子则是在一旁玩耍。
这一幕朱标看了,心里很是欣慰,不由想要见一见这里的知县。
想着,便来到了景德镇知县衙门口,守卫的两名衙役一见朱标一行人,立即跑上前询问。
当得知了这是东宫詹事府的人,更是吓了一跳。
再看一旁的马上,一名男子居然和一名女子一起骑乘一匹马,在两名衙役看来,肯定是那一位官二代公子。
朱标也看到了衙役的眼神,无奈笑了笑,随即便和楚婉依下了马。
一会儿之后,县令急忙走出来笑着迎接。
“各位大人,不知各位大人来此有何事?”
对此,朱标并没有开口,詹事府的一名官员把县令拉到了一边。
不知道说了什么,县令的脸色立即就变了,再看朱标心里很是畏惧。
“各位大人,快快请进。”
朱标看了眼这名县令,并没有对他说什么,径直走进了县衙。
“景德镇知县宋戴,参见太子殿下,殿下千岁千千岁。”
朱标喝了一口茶水后,这才看向跪下行礼的知县宋戴。
“起来吧,说说这两年景德镇的民生情况,还有今年新农作物种植,及当地瓷器........”
既然来了,朱标懒得跟这知县宋戴绕弯子,而是让他禀报当地民生和经济发展如何了。
见朱标这样问,宋戴心里很是紧张,这可是太子殿下,他也是地方小官,哪里见过这么大的人物。
“不用紧张,你又没有违法乱纪,难不成你这么紧张,是已经违法乱纪了吗?”
这话一出,宋戴吓得半死,连忙开口为自己辩解道:“禀太子殿下,微臣惶恐,微臣并没有做违法乱纪之事啊。”
“既然没有做这些事,何必如此紧张,孤又不是不分青红皂白,就算你事先不知道孤来了此地,没有迎接,孤也没有怪罪你,只是让你说说当地民生,难不成百姓们对你有怨言?”
朱标说完,一脸笑意看向宋戴,这可让宋戴欲哭无泪。
他身为景德镇知县,哪里敢做违法乱纪之事,若是这一顶帽子给他扣上了,那他就完了啊。
这一顶帽子,他不想戴啊,想了想便为自己再次辩解道:“禀太子殿下,微臣自洪武十年上任此地县令,从来没有做过违法乱纪之事啊,百姓们有冤屈,微臣也是尽心尽力为百姓们申冤........”
听着宋戴一说就没完,朱标才懒得听他的话语,摆了摆手示意他别说了。
“那你现在,立即给孤说说,景德镇的民生和经济发展,还有今年新农作物种植一事。”
宋戴闻言,想了想便细细为朱标讲解起来景德镇的民生等情况。
“殿下,这景德镇的瓷器天下人人皆知,也甚是喜欢,但是微臣有个不情之请,望太子殿下让工部修建一条水泥路出来,到时候在运输上也可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