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清晨,阳光洒在桃花村的石板路上,映照着满地的粉色花瓣。
迎亲的队伍身着盛装,敲锣打鼓地从村庄中出发。他们穿过一片片茂密的桃花林,仿佛置身于仙境一般。
一路上,微风吹来,桃花的香气弥漫在空气中,让人心情愉悦。
队伍中的人们笑容满面,互相交谈着,充满了对这场婚礼的期待。
当队伍到达县里的徐府时,府门前已经张灯结彩,喜气洋洋。
徐府的人和徐家亲朋好友们早已等候在门口,迎接新娘官的到来。
新娘官秦墨身着华丽的婚服,美丽动人,她在众人的祝福声中,步入了徐府。
整个场面热闹非凡,充满了喜庆和幸福的氛围。
徐佳莹带着人拦在喜房外,打算刁难新娘官。
“哎呦,我们的新娘官今日可真是光彩照人,威风的不得了啊。”
“阿莹说笑了,你这领着这么多人是何用意啊?好姐妹打算拦亲?”
“哎,此言差矣,今日没有好姐妹,今日只有大姑姐。”
“好好好,话都说到这了,那你说吧,你要干嘛。”
“哎,这就对了嘛,这上次听说你成亲是时为新嫁郎做催妆诗一首,可不能厚此薄彼啊。”
“今日不多为难你,第一题就先以这春日桃花作诗一首,让我们新嫁郎看看这新娘官的文采。”
“春日桃花?你让我想想。”
秦墨大脑飞速旋转搜索诗词库,找寻合适的诗词,可千万别说什么不适合朝代背景的词。
思索了七步的时间: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一首桃夭,表达了春日桃花,也夸奖了徐家亦轩。
“如何?我可过关了?”
秦墨诗词念完,院中宾客满堂喝彩,徐家人面上喜气更胜。
“好好好,阿墨果真文采无人能及,但还没完呢,这第二题催妆诗还没做呢。”
秦墨把一早想好的催妆诗说了出来:
“传闻烛下调红粉,明镜台前别作春。
不须面上浑妆却,留着双眉待画人。”
“哈哈哈哈哈,阿墨这么急么,你倒是让我二弟把妆画完啊,别这么着急啊。”
“谁成亲不着急,你说得倒好听。”
话落,满堂大笑。
“说吧,最后一题是什么”
“这日后嫁给你,你当如何保证啊,总要作诗一首表明心意吧。”
秦墨笑了笑,刚刚想的是距离就有合适的: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可满意?”
“满意满意,这还有什么不满意的了。”
“那我可能进去了?”
“啊,这.....”
秦墨将徐佳莹拉到一旁耳语几句,徐佳莹眼睛一亮。
“好弟弟,姐姐拦不住啊,你就嫁了吧哈哈哈哈哈”
大家都是一头雾水,这是怎么了,刚刚还拦的起劲呢,这突然间是怎么了。
谁也不知道秦墨说的那句话是:
“回头把琉璃的烧制过程和那些调料的制作方法交给你,我只收四成利润,你回去写契书吧,我带亦轩回门时就签。”
秦墨如愿的进了婚房接到了徐亦轩,抱着人前往正厅,告别徐家二老。
正厅等候多时的二老看着被抱进来的亦轩皆是愣了一下,这不合规矩啊。
“岳母岳父,我带轩儿过来了”
二老没有多言,只是嘱咐着一对新人:
“轩儿,你这今日出嫁了,日后也是做人夫郎的人了,凡事都要思虑再三,万不可使小性子。”
徐母眼眶微红,叮嘱着自己最疼爱的儿子,徐父在一旁泣不成声。
“阿母放心,轩儿知道的。”
徐父哽咽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