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昌十一年冬月末。
大梁突然出兵偷袭西南边疆,边境再起战戈!幸而东川侯等人早有提防,镇守关隘的诸将与大梁交战,双方各有胜负。消息传回京城,朝堂哗然。因大炎礼制,新君与群臣为先帝守丧二十七日,在丧礼结束以后正式上朝。这期间只呈送折子阅览。但出了这种意外……宫中立即传出了旨意,明日早朝。这并不违背礼制,大炎礼法里,国事为先,当出现战争等重大事件之时,理应提早开朝。消息传到肃国公府。薛征脸色十分严肃,望着面前站着的两个儿子道:“大梁听闻先帝早逝,幼帝登基,趁此机会攻打西南,也是老夫早有预料之事。但接下来的安排,就很关键了……”“宁氏必定会用她表兄唐源为主帅。目前朝中独当一面的大将,除了你们长兄,就是唐源。”“但一旦西南兵权落在唐源手中,这唐家权势,必要压过我们了。”薛征以已度人。若如今是太皇太后掌权,此次西南主帅,必定会用薛党的将领,而绝不会用一个外人。所以……以此类推,西南兵权这么重要的东西,宁婉音会给一个外人吗?她亲兄是一个病秧子,她亲爹从军多年但毫无建树,只是一个普通将领,若提拔她爹,必定不能服众。这两人显然是不可能用的。但唐源就是一个十分合适的人选了。他还曾经助战西南,也算是熟悉西南军务……薛征一听说西南打起来了,想到第一件事就是,宁婉音会把主帅之权给唐源!“爹,你绝对不能同意啊,您明日早朝一定要强力反对!”薛家次子连忙道。薛征点头,“这是自然。但朝中如今不是我薛家一家说了算,若要阻止唐源挂帅,还需其他人一起反对。你们立即去联络朝臣,散布消息,就说明日宁婉音要用唐源为主帅。”“宁婉音用人唯亲,若唐家再掌西南兵权,必会外戚势大。那些中立官员,都是对先帝忠心耿耿的,必不想看见这种局面出现。”“西南战况如何另说,大炎半壁江山落一家之手,那些重臣们,都明白其中轻重。宋固他一心为国,这消息,可一定要传达给他。”两人了然,都明白了父亲的打算。这是要联合朝臣,一起反对宁婉音。而薛征还想到了另一层。宁婉音垂帘听政以后的第一件安排,就引得群臣反对,这必定对她的威信是一个巨大的打击。众臣更会觉得她一介妇孺,不足为谋。如此……才能树立权臣的威望。风水轮流转,又该是他们臣权压制君权的时候了。这一日,众臣的府邸都没消停,私下通传的消息不断。薛征已经做好准备。一切,静待早朝!……次日五更天,大雪纷纷扬扬。赫连熙乖巧端坐在龙椅上。这些时日,他一直在为父皇的离去而伤心。宁婉音打算等除服以后,给他安排上课的太傅。不过他自幼在宁婉音跟前长大,这宫中最基本的礼仪,他还是懂的。母后昨日就和他说过。今日,他需要乖乖去上朝,就像他父皇以前一样。赫连熙心中,父皇是一个好皇帝。他除了节日,平时都在勤勤恳恳上朝。自已也应该像父皇一样!赫连熙挺直了小身板,面无表情板着脸,尽量让自已看起来像一个靠谱的皇帝。但他的心中莫名有一丝紧张。他毕竟是第一次上早朝,他怕自已表现的不好。赫连熙悄悄看向一侧的珠帘凤座。在他身侧有一个垂着珠帘的凤座,母后就坐在他的旁边。母后陪着他!想到这一点,赫连熙心中也就不那么紧张了。汪德贵站在一侧,高声唱喏:“宣,众臣觐见——”因为赫连熙身边的太监年龄小,且没有伺候皇帝的经验,所以宁婉音将汪德贵留下了,让他在赫连熙身边伺候。汪德贵感激涕零,用心照顾小主子。一般新君继位以后,都会用自已的太监。而先帝的太监,不是领个闲差养老,就是去皇陵给先帝守陵。他如今还能继续担任大总管的位置,全靠太后娘娘恩典! 汪德贵立即打起十二分精神当差,绝不敢出一丝错处。众臣早早已在金銮殿外候着,听见唱喏,鱼贯而入,进了大殿,向高台之上的两人,行三叩九拜之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太后娘娘千岁千岁千千岁。”赫连熙正襟危坐,字正腔圆扬声道:“众卿平身。”这四个字他昨儿私下悄悄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