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色渐晚,蛙鸣蝉噪。
告别水云师兄,楚源回到房间。
陆瑾并不在这里。
听水云师兄说,陆瑾师弟目前正在筑基,每天都会有专门的师兄进行负责,大多数时间都不会回来。
楚源盘膝而坐,拿出水云师兄交给自己的功法。
静功掌握的便是要领便是“气满不思食,神满不思睡”。
静功的目的,在于入静。入静的含义,就是指身心安静下来。为了达到入静的要求,首先必须去除一切杂念,这是静功最为关键的一大原则。
为了达到入静的目的,古代道家修士创立了许多法门,如听息、坐忘、守一、数息等等。
比较起来,以道教庄子所讲“心斋”之中,谈到的“听息”法为最好。
所谓“听息”,就是听自己的呼吸之气,静功要求自然呼吸。
楚源缓慢的闭上了眼睛,调整自己的呼吸,同时运转体内的真炁,从而让自己的气息变得极为平静。
吐纳真定,易转乾坤。
神与气合,若存若亡。
真炁与人身原本的气极为相似,至于屏气凝神,精神集中在胸腔部位,由上而下,汇聚于下丹田。
再由下丹田,向着四周扩散,因此便能感觉到体内的气正在流动自身的四肢百骸。
身体因此会感觉到轻盈许多,这种感觉甚是奇妙。
直至子时三刻,楚源才从修炼中睁开眼睛。
口鼻之中喷出一缕银白色的浊气。
楚源活动了下筋骨,感觉到自身轻盈了许多,也是赞叹静功的能力。
哪怕不去睡觉,也不会感觉到身心疲惫,更不会感觉到半分困意来袭。
心无杂念,六根清静,这八个字听起来确实简单的很。
可对初学者而言,通常只有两种结果,一是心志昏沉,不知不觉就睡着了,二是心烦意乱,越是想静就越静不下来。
楚源从小修炼,对此也是比较习惯了。
枯燥乏味的修行是必不可少的。
…………………
就这样,半个月的时间转瞬即逝,
楚源按照指示来到了一处富丽堂皇的大殿里。
此时的大殿内,站着一位身材挺拔,身着碧绿色衣袍的中年男人,男人负手而立,与左若童交谈甚欢。
在看到楚源出现之时,男人缓慢的转过头来,那张紧绷的脸颊此刻露出一抹微笑:“你就是左门长口中的楚源吧,果然才貌双全,若是瑾儿有你一半就好了。”
陆瑾的父亲陆宣颇为欣赏的点着头。
楚源朝着左若童与陆宣行天揖礼,“弟子楚源,见过师父。”
左若童满意点着头,大手摊开,介绍道:“这位想必你应该不曾见过,他就是陆瑾的父亲陆宣。”
这时,白发孩童陆瑾迈步走进大殿,见站在师父身旁的男人时,满脸疑惑的问道:“父亲,您怎么来了?”
“瑾儿。”
陆宣看着眼前身着白袍的儿子,脸上带着几分欣慰,能够加入三一门,对于家族来说,也是一件幸事。
陆瑾朝着师父与师兄拜了拜,问道:“师父,您突然叫我来有什么事情吗?”
左若童道:“为师今日有些事情要告诉你们,楚源,陆瑾,你们随我来吧。”
话音落下。
左若童甩着衣袖朝着外边走去。
楚源与陆瑾对视一眼,快步跟了上去。
陆瑾的父亲陆宣却细细打量起楚源来,看着那张稚嫩的脸庞,以及离开的背影,内心生出一抹特殊的熟悉感。
难不成自己在哪里见过他?
陆宣努力回想,可这的确是自己第一次与楚源相见,因此觉得对方应该是大众身材,这才错认了对方。
山门内,左若童询问两人:“楚源,陆瑾,你们来到山上这么久,同门师兄弟应该都已经认识了吧?”
陆瑾点头回答道:“基本都已经认识了。”
“那好,门中还有一些长辈你们应该没有见识过,今天就给你们引荐一下。”
说罢,四人走进一处偏殿,左若童推开眼前的房门,看着眼前的一幕,陆瑾若有所思。
在他的视野里,坐着三一门的长辈,然而几位前辈要么容光焕发,要么面容绝望形容枯骨。
显然这几个人都是修炼逆生三重时发生意外,从而导致自身的修为十不存一,甚至有位师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