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粗心大意加样出错啦,或者实验材料养着养着就不对劲儿啦……
“虽说生物实验让人感觉特别‘高大上’,但其实并不难懂。”
主持人又充当着串联“大使”,继续引导下一个话题:“不知道各位导师刚开始接触实验时,有没有哪些令你们印象深刻的事情。”
于是钱余继续秉承会议的“幽默宗旨”,给大伙分享了一则“小黑屋”的故事。
“大家应该都接触过‘蛋白印迹’实验了吧?”钱余向现场的同学们发问。
学生们分为了两派。一部分人高喊着“做过了”,一部分人则摇了摇头。因此,钱余首先给大伙简单回顾了课本知识。
“蛋白免疫印迹,也就是‘western blot’——这是蛋白质的一种转移技术,将蛋白从凝胶中转移至‘印迹纸’上,再利用抗体显示该蛋白的存在。”
“我们通常口头称之为‘蛋白实验’,或者是‘跑蛋白’。”钱余力求讲解得通俗易懂,“整套实验操作包括了蛋白电泳、转膜、封闭、抗体孵育和显影。”
“简单来讲,就是先让蛋白质变性。然后利用电泳手段,将总蛋白按分子量大小,使其在电泳胶中进行分离。这就是sds-page——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紧接着利用电场作用,将胶上的蛋白条带,转移至印迹纸上——这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转膜’。”
“转膜完成后,再对印迹纸进行‘封闭’。将膜上‘无蛋白’的部分进行填充,用来防止以下的两种抗体在这些空隙发生结合。”
“然后就到了‘抗体孵育’步骤——将该印迹纸孵育特定的蛋白抗体。这一抗体俗称‘一抗’,即‘第一抗体’,其必须与该蛋白发生特异结合。”
“由于‘一抗’通常不带标记,同时为了放大信号,我们会继续孵育配对‘一抗’的通用抗体‘二抗’,后者也俗称‘抗体的抗体’。”
“最后这一步就是‘显影’了——将蛋白条带变为我们肉眼可见的结果,考察目的蛋白的浓度。”
钱余讲的这则“小黑屋”的故事,就与“蛋白显影”有关。
“事实上,显影利用的是‘化学发光’。”
“原理其实也很简单——目前我们最常用的‘化学发光底物’是辣根过氧化物酶hrp。通用的商业抗体‘二抗’通常以hrp标记,当完成抗体孵育、进行显影之前,需要在印迹纸上加入‘化学发光液’——其中a液为‘鲁米诺’,b液为‘过氧化氢’。”
“现场如果有喜欢看侦探小说的同学,应该知道‘鲁米诺’的用处。”
钱余刚说完,下面就有学生举手抢答:“‘鲁米诺’是一种化学荧光分子,也称为‘发光氨’。在刑侦上,能够用来观察那些不显眼,或者时隔多年的‘血迹’。”
“看来这位同学有当侦探的潜质。”主持人适时地插了一句嘴。
“哈哈——”
大伙纷纷笑了起来。
“其实科学也可以像侦探小说,同样惊险刺激、引人入胜。”
钱余弯了弯嘴角,附和道:“这位同学说得没错——在蛋白显影实验中,利用的也是‘鲁米诺’的发光特性。”
“辣根过氧化物酶hrp作为催化剂,催化‘过氧化氢’分解,变为单氧分子和水——氧分子能使‘鲁米诺’氧化并发出蓝光。”
“操作过程也很简单——将a液与b液等体积混合,再与结合了hrp标记抗体的‘印迹纸’一起孵育。产生化学反应而生成的反射光,可通过‘x-光胶片’或者‘化学发光成像仪’进行图像采集。”
钱余问道:“现场做过蛋白显影的同学,请问你们用的什么方法观察图像呀?”
大伙普遍只给出了一种答案——化学发光成像仪。
钱余点了点头:“在425nm的条件下,仪器可检测‘鲁米诺’反射的蓝光。而且成像仪自带了‘ccd拍照成像系统’,还能连接电脑,运用配套软件进行图像采集,深受广大科研人员的喜爱。”
“在发光液作用的有效时限内,通过调整‘数字成像系统’的曝光时间梯度,可得出数张不同时间的蛋白曝光图,供科研人员随意选择并储存。若是曝光时间不理想,还能再次进行调整。只要化学发光作用尚未‘淬灭’,可以随时调整曝光时间,直到令你满意为止。”
“而且我们还能在系统软件上,直接进行蛋白‘定量分析’,十分方便。”
“这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