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一寸余心 > 第14章 分蛋糕

第14章 分蛋糕

这两部分也就基本达标了……

不过,钱余对基金申请书的这一系列认识,很快就被他自己推翻了。

因为没过几天,钱余又陆续收到了“基金申请第五稿”、“第六稿”……而到了最后的定稿,钱余再将它与最初的版本进行对比——他发现正文部分出现了相当大的改动。

有很多字眼被重新修改,还有些句子、段落进行了位置上的调整,甚至有好多部分被删掉重写,就连“技术路线图”也重画了好几版……申请书的每一稿都布满了修订和注释,红色的批注显得格外醒目。

原来这申请书的撰写,并不像他当初认为的那么简单。这其中,有太多太多需要注意的细节——兴许一丁点儿小小的错误,就能让申请者与科研经费“失之交臂”。

不过钱余也很庆幸,至少他还不需要为这些“文字工作”伤神费力。他每天在实验室“搬砖”,总能看见尹学治和顺际宁埋头奋战,两人不停地讨论着申请书的细节——写完了改,改完了聊,聊完了再接着改。

钱余看着尹学治日益退后的发际线,以及他那日趋明显的两鬓斑白,不禁摇了摇头。

然而钱余也没能庆幸多久——第二年,他就跟上了顺际宁的步子,开始“提笔”写申请了……

钱余将几份内容相关的标书,都一一仔细查阅、对比,然后他将这份新的申请书,进行了多处修改。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钱余也已经检查了过半的内容。

第五部分,是申请项目的“年度计划及预期结果”——钱余将整个课题的验证阶段,划分为四年进行。

而这第六部分,则是由申请者自述“研究基础”与“工作条件”。

其中,研究基础是对现有成果进行详细阐述,包括与项目相关的工作成绩积累。而工作条件,则需写明已具备的实验操作条件,尚缺少的技术设备及拟解决的方案等。

很不巧,这些正是钱余心里最没底的……

天渐渐黑了下来,钱余也读完了最后的几页。

这末尾的部分,主要是钱余的个人情况——他主持或参与过的科研项目,自己的教育、工作经历,发表的论文、获得的专利等等。

钱余用双手搓了搓脸,他看着这二、三十页的文书——不过两、三万字的内容,再附带几幅插图……唉,主要还是目前获得的研究基础,显得太过单薄。

钱余觉得自己的胜算不大。

若是当年做博后时,他写的那份“青年科学基金申请书”也是如此“势单力薄”,恐怕他是无法中标的。

当时多亏了尹学治的大力指点——钱余前前后后足足改了有八、九稿,尹学治才略显满意……最终他申请到了科研基金,拿到了二十二万元的经费,还发表了两篇不错的文章。这也让钱余在自己的履历里添上了“厚重”的一笔,他出站后得以顺利进入研究所,当上了副研究员。

可如今,再也没有旁人会特地帮钱余参详,或者给他的申请书提提建议了——一切都得靠他自己。

“今晚回来得还挺早啊。”盛夕有些感慨,“女儿才刚刚睡下。”

“我今天改了改基金申请书,过几天就打算投了。”

钱余到了家,正想进屋去找女儿聊聊天——他今天特意早些回来,可谁知小家伙还是睡着了。

“这么多年来,你这大大小小的标书也写了不少了,早就熟能生巧了吧。”

盛夕确实了解钱余。

这么多年来,钱余几乎年年写申请书——不管尹学治是否会将他的“作品”用来竞标,也不论投出后最终中标与否,钱余都是雷打不动,第二年继续埋头苦写。尽管有些小课题,看起来压根不具备竞标的“资格”,但尹学治还是没有放松对钱余的要求。

钱余笑着摇了摇头:“我当年,还真是……进了一个相当‘锻炼人’的实验室啊。”

“所以你现在‘一条路走到黑’咯。”盛夕揶揄道,“全然没有辜负导师对你的辛勤栽培。”

“就数你有道理。”

“哈哈——”盛夕不知想到了什么,她忽然对着钱余笑了起来,“我记得当初和幸儿聊天,那会儿她决定去医院里做科研,于是我问了她一个问题。”

盛夕模仿着自己当年的语气,给钱余复述着当时的疑问:“你真的可以做到,年年都‘写本子’,直到自己退休的那一刻吗?”

没错,撰写自然科学基金申请书,这在行业内俗称“写本子”。

钱余听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