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时常在老家的庭院里看到乌鸦,那时我少不知事。称呼乌鸦为黑鸟。后来看见过几次的时候母亲告诉我,它会啄人的眼睛。那时候就对乌鸦生出一种莫名的恐惧,虽说最大的恐惧,还是怕它会啄人的眼球吧。
每逢年节去亲戚家玩。那时只要有乌鸦落在亲戚家的院子里,就会被立即赶走。“呸呸呸!大过年,怎么来了这么个。”动作的幅度夸张过头。而那时对乌鸦的印象,就是一只晦气的黑鸟。
后来,在外婆家住了两年。我还是保持着见到乌鸦就赶走的习惯。外婆看出了我的反常,和我讲乌鸦是益鸟。说她曾经种田的时候时常见乌鸦帮她抓地里的害虫,不像喜鹊,会吃谷子。那时的我,才算是对乌鸦有所改观。我就乱想,会不会喜鹊对人们的报喜,是用谷子换来的。乌鸦不想被人看做倒霉的象征,才去帮人们抓地里的害虫。
长大些,才发现有些人像乌鸦一样,不是生来就黑,而是天生不知原因的不受人待见,被瞧而不起,被漠视不见。
但,最可悲的不是人们对乌鸦的误解,而是乌鸦对自己都选择相信世间所有的谎言与污蔑。
看过中外很多类似的题材上,乌鸦都是反面教材,清晰可见印象刻板之深。就像周先生所说的“从来如此,便是对的吗?”。过去是,现在是,未来也是,确实该有这么一个发问。
隐隐约约想起,数月前朋友也给我说了一个有趣的和乌鸦有关的话题,叫乌鸦定律。我问他:
什么是乌鸦定律?
朋友讲“有一天,乌鸦准备离开森林,就向鸽子告别。鸽子问乌鸦:你为什么要搬走?乌鸦回答说:我也不想搬,但这里的邻居对我不友善,他们嫌我的叫声太难听不欢迎我,我没法在待下去了。鸽子沉思许久,对乌鸦说了这么一番话:朋友,你如果不改变自己的声音,无论你飞到哪里,都不会有人欢迎的。
如果一个人不改变自身问题,一味地选择逃避,问题并不会得到解决,还会被更多问题所困扰。
人成熟的标志就是不断反省自己,坦然面对缺点和不足,并学会改变自己。”。听到这里,很是受教。道理我很支持,也不会去断章取义,但是在原基础上我要添加些额外的东西。有些人就是天生的不足,即使他们如何努力也弥补不了。我们要知道,友善并不是普遍待人的。
对流浪者的嫌弃,对穷人的歧视,对穿着脏工作服的工人的躲避……这似乎是人的本能。当然,我们也不能道德绑架他人,自己心爱的衣服,当然要谨防被弄脏。如果有人无所谓这些,依然选择坚持帮助他人,自然值得被赞颂。但那些本能躲避的人也不该得到批判。
生活中这些类似的群体都是为了生活的。还有一些人已经为改变自己做的很多了,能为他们的努力锦上添花的单是我们一点点的善意,一句不经意的良言。
虽说乌鸦的智慧不比人类,不会像人类那样想那么多。只能做人类认识自己的媒介和教材。但,就像一些建议和老人言,也不要盲目听从,有时候自己的真理需要得到自己的坚持,最起码是为自己而活的,自由也不逾矩。懂得社会这个游戏的规则。
阳光下,乌鸦的羽毛似乎也有了绚丽的色彩,未必输于孔雀锦鸡。
还在写着,一只乌鸦就从屋檐上飞入天空。它迎着耀日,千万缕火毒的光浪向它打来,打在它的乌羽上。此一刻,乌鸦没被灼伤,反而借着光浪让羽毛迸射出九色霞彩,艳丽流光。乌鸦不顾一切继续翱翔,振翅惊鹏,飞去太阳。或许此刻,它就是金乌。就是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