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华辉再照:我在晚清当皇帝 > 第24章 购炮

第24章 购炮

小泉秀一撤回城内后,立即清点战损。当他得知日军伤亡不小,他的脸色变得极为难看,愤怒地大叫:“八格牙路!明日杀到府城去,一雪前耻!”他的声音在会议室中回荡,每个字都充满了愤怒和不甘。

然而,第二天,京师和谈的暂时停战命令就传到了驻台日军。小泉秀一得知这一消息,更是气愤不己。

他的复仇计划被迫暂时中断。

另一方面,在台湾的清军营地,沈葆桢召集部将,向部将宣读了同样的停战命令。陈建中听到命令后,郁闷不己。他实战练兵的计划刚刚才开始,也要被迫暂停。

沈葆桢看出了陈建中的郁闷,他安慰道:“莫要灰心,大仗还有的打。我们现在正军备战,很多事要做。”

台湾(台南)知县杨毅也参加了会议,他报告说:“朝廷从澳门的葡萄牙商人购买的克虏伯大炮己经到了,如何装备请大人示下。”

沈葆桢闻言,立刻来了兴趣:“快,带我去看。”

一行人来到府衙旁边的仓库,只见西座雄壮的克虏伯大炮横躺在仓库中,炮身通体黝黑,散发着一股威严的气息。

这克虏伯大炮日后还有大发神威的时候,在中法战争中,一炮就把法国旗舰击沉,成为了中国近代军事史上的一段佳话。

杨毅站在仓库中,他的手指向那西座雄壮的克虏伯大炮,语气中带着一丝自豪和敬畏:“这种克虏伯大炮,重17.吨,西制3.5毫米口径,在西方也是镇城神器。”

陈建中和沈葆桢闻言,都不禁对这些钢铁巨兽投以更加敬佩的目光。他们虽然对火炮有所了解,但克虏伯大炮的威力和名声,即便是在遥远的东方也是如雷贯耳。

沈葆桢走上前,伸手抚摸着炮身,他的动作轻柔而缓慢,仿佛在感受着这些大炮的力量和历史。

“有了这些大炮,我们的城防将如虎添翼。”沈葆桢的声音中带着一丝坚定和期待。

陈建中点头表示赞同:“确实,这些大炮的威力,足以震慑任何来犯之敌。”

沈葆桢沉思片刻,坚定而有力说道:“西座大炮分别安装到府城东、西、南、北西座城楼上,务必加强城防。”

杨毅知县的脸上露出了一丝兴奋的笑容:“是,大人。我马上去办。小鬼子若敢来,定是有来无回。”

沈葆桢又对陈建中说:“陈总兵,你也要熟悉这些大炮的使用方法,将来在战场上,它们可是我们的杀手锏。”

陈建中点头:“末将领命。”

陈建中则面露难色,他向沈葆桢提出了一个实际问题:“大人,前日我部和小鬼子交手,士兵损失不少,可否就地补充?”

沈葆桢闻言,脸上露出了为难的神色。他知道霆军在之前的战斗中损失不小,补充兵力是当务之急。

杨毅则解释了朝廷早年的谕旨:“朝廷早年有谕旨,驻军是不能在台湾募集兵勇的。”

陈建中显得有些惊讶:“还有这等规定?这是为何?”

杨毅继续说:“台湾民风彪悍,又孤悬于外,朝廷也是担心驻军和悍民勾连在一起。”

沈葆桢沉思了片刻,然后开口:“时移世易,现在情况不同了,日军虎视眈眈,我们必须加强军力。我立刻写折子上奏朝廷此事,不会有不准的道理。”

他的话语中透露出一种决断和果敢,沈葆桢知道,在这种关键时刻,必须采取非常措施。

沈葆桢又补充道:“事急从权,募兵之事你们可以先去准备了。”

陈建中闻言大喜,他开心地拉着杨毅去准备募兵事宜。他知道,有了这些新兵的加入,霆军的实力将得到极大的补充,对未来的战斗也更加充满了信心。

沈葆桢则立刻提笔写起了奏折,他要向朝廷说明当前台湾的紧急局势,请求朝廷允许在台湾就地募集兵勇。他的笔下如飞,每一个字都充满了紧迫感和责任感。

写完奏折后,沈葆桢派人快马加鞭送往京师。

在凤山城外的打狗港,海风带着咸咸的味道吹拂着岸边的旗帜,小泉秀一正在这里视察新到的装备。海面上,几艘货轮停靠在港口,工人们正忙碌着卸货。

松下大翔,小泉秀一的下属,指着船上新运来的大炮,向他介绍:“这是政府花巨资从葡萄牙商人那里买的克虏伯。”

松下显得有些得意洋洋,他继续说:“这种克虏伯大炮,重17.吨,西制3.5毫米口径,在西方也是镇城神器。”

如果杨毅在场,听到松下的话,吃惊的下巴会掉到地上,因为葡萄牙商人给清日两国的说法竟然是一模一样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