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紫禁城的养心殿内,同治与恭王奕?商讨着牛痘接种的后续安排。窗外的阳光透过精致的窗格,洒在光滑的地板上,形成斑驳的光影。
同治皱着眉头,他刚刚经历了一场由接种牛痘引发的风波,心中对言官的反对意见颇为不满:“六叔,这些言官总是与新政过不去,我们该如何是好?”
恭王奕?沉吟片刻,他的态度谨慎而持重:“皇上,这些言官虽然有时过于守旧,但也不能完全不理。牛痘接种之事,不宜操之过急,否则恐引起更大的反对声浪。”
同治听后,觉得恭王的话有理,他决定改变原先的主意:“既然如此,宫中的接种计划暂时搁置,我们先从民间着手。”
恭王点头赞同:“皇上英明。我们可以在京师城内设立种痘馆,免费给百姓接种。”
同治立刻同意了恭王的建议,并补充道:“好,那就在京城的东南西北各设一个种痘馆。此外,总理衙门要设一个卫生司,专门管理牛痘接种的事务。”
恭王有些疑虑:“总理衙门管卫生,这在大清还是头一遭,会不会有些不文不类?”
同治却显得坚定:“牛痘是洋务,总理衙门管洋务也说得过去。目前只有这么先办起来。卫生司不仅要管理京城的接种工作,还要负责在全国推广牛痘,这是下一步的事情了。”
恭王见同治如此坚决,便不再有异议:“皇上圣明,臣这就去安排。”
同治是准备官制改革,卫生部是重要的公共服务机构,目前先搭一个架子起来。
恭王提议由李归仁兼管新成立的卫生司。李归仁作为太医院的资深太医,不仅医术高超,而且目前己经在操持牛痘接种事务,是担任这一职务的理想人选。
同治表示赞同:“李归仁太医在接种牛痘时表现出的专业和谨慎,朕是亲眼所见。由他兼管卫生司,朕放心。”
恭王领命:“遵旨,皇上。奴才会立即通知李归仁太医,让他开始着手卫生司的组建工作。”
随后,同治和恭王又详细讨论了卫生司的组织结构和运作方式。他们决定从太医院中挑选精干的医生和管理人员,组成卫生司的核心团队。同时,也要招募一些有医学背景的新人,培养他们成为推广牛痘的中坚力量。
商量完卫生司的事,恭王提到了一个外界的传言:“皇上,近日宫外有传言,说皇上发烧是因为接种了牛痘。”
同治的脸色一沉,他知道自己发烧的真正原因与接种牛痘有关,但为了保护牛痘接种政策的推行,避免引起不必要的恐慌和反对,他决定对外坚决否认这一传言。
同治本想带头接种牛痘,再大肆宣传牛痘功效,推动接种的普及。目前这个盘算是落空了。
同治说道:“六叔,这个传言不可信。朕的身体是因其他原因不适,与牛痘接种无关。这是那些反对牛痘的人,故意造谣生事。”
恭王奕?见皇帝态度坚决,便点头表示理解:“皇上圣明,臣明白了。臣会立即通知内务府和都察院,严查此事,对那些敢造谣生事的人,定要严肃处理。”
同治点头,他的表情中透露出一丝决绝:“对,传朕的旨意,不论是谁,只要敢造谣,就要严肃处理。同时,要加强对牛痘接种的正面宣传,让百姓了解接种的好处,消除他们的疑虑。”
恭王奕?领命:“遵旨,皇上。臣会亲自督促此事,确保谣言不会扩散。”
同治又拿起一份折子递给恭王,这是山西道御史汤国中的奏折,提出了关于朝政的五要事建议。
同治的表情严肃,他指着折子上的内容说:“六叔,你看这个折子,汤国中关于当前朝政的建议,前面几条都比较空洞,但最后一条提到大臣兼差不宜过多,说的还是在理。”
恭王奕?接过折子,仔细阅读后,沉吟道:“皇上,这最后一条似有所指,似乎是针对某些大臣过多兼职的情况。”
同治点头,他的目光中透露出一丝锐利:“论兼职之多,自然非荣禄和沈桂芬莫属了。沈桂芬上次就给我说,身上事务太繁,想辞去国史馆总裁职务。”
恭王听出了皇帝的言外之意,他知道皇帝要对荣禄采取行动,对此并不反对:“皇上,内廷的差事,尤其是涉及荣禄这样的大臣,我们需要问过两宫太后的意见。”
同治表示同意:“六叔说得是,我们先内部商量好,我再去请旨。”
在宫中的戏台前,同治陪着两宫太后一同欣赏着戏曲,他的心思却在即将到来的谈话上。他计划在两宫太后心情愉悦之时,提出关于荣禄兼职过多的问题。
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