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华辉再照:我在晚清当皇帝 > 第60章 筹银子

第60章 筹银子

紫禁城的养心殿内,同治端坐于龙椅之上,面对着恭王及一干朝臣,继续讨论着海防问题。殿外的冬日阳光透过窗棂,斑驳地洒在金碧辉煌的地毯上,为这庄重的殿堂增添了几分暖意。

恭王首先打破了沉默,他的声音中透露出一丝谨慎:“皇上,海防之事,奴才以为,目前当务之急,应是培养人才,购置小船炮艇。”

同治微微颔首,目光投向恭王:“恭王所言甚是,人才确是海防之本。至于炮艇,详细说说。”

恭王接着说道:“总税务司赫德,多次向总理衙门兜售英国的炮艇,俗称蚊子艇,价格便宜,实用性高。”

同治闻言,心中一动,他知道赫德这个人,一个长期居住工作在清国的英国人,对晚清的财政和洋务运动有着不小的影响。他年仅28岁的他被正式任命为海关总税务司,负责全国海关的统一管理,任职长达46年。在任期间,赫德制定了殖民地性质的海关管理制度,使列强掌握了清朝的财政经济命脉,并通过此职位干涉清政府的内政和外交。

最具讽刺的是,赫德在清朝海关引入了现代管理制度,清朝海关是清朝最廉洁的部门。

同治想到这里,既然赫德能做到的事,以后自己也可以做得更好。

他沉吟片刻,然后说:“这个赫德当了大清朝的官,倒是时刻不忘兜售英国产品。”

这时,文祥上前一步,补充道:“皇上,赫德先生推荐的蚊子艇,虽小,却灵活机动,适合我国现阶段的沿海防御。”

同治心中明白,蚊子艇虽好,但面对未来的海上威胁,大清还需要更强大的铁甲舰。

他叹了口气,历史的轨迹就是这样的,先购买小船,阴差阳错地,巨型铁甲舰十年后才能买到。二十年备战甲午的时间就己经过去一半了。

同治正色道:“朕意己决,两年内先购两艘铁甲舰!”

朝臣们听后,脸上都露出了忧虑之色。

同治心中也在盘算,两艘铁甲舰大约需要3..万两白银,若不借外债,便只能向地方摊派。

他的目光扫过在场的朝臣,最后定格在恭王身上:“六叔,也只有向最富裕的江苏和广东摊派了,一个省一只船。”

恭王沉声说道:“皇上,近年来战事连连,摊派己是频繁,地方百姓和富绅己感压力。若再向江苏和广东摊牌,两省恐有怨言。”

同治坐在龙椅上,他年轻的面庞上显露出与年龄不符的成熟与决断:“六叔,朕明白你的担忧。但海防建设刻不容缓,此事关系到我大清的百年大计。”

恭王点头,表示理解:“皇上圣明,只是如何调动地方的积极性,还需皇上圣裁。”

同治思索片刻,然后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我们可以号召这两省的富绅捐款,以此支持海防建设。”

恭王听后,说道:“皇上此计不知具体如何施行?”

同治微微一笑,继续说道:“凡捐款十万两以上的,朕将赐予举人之衔,并加赏朕的亲笔题词,以此表彰他们的爱国之心。”

教育改革迟早要进行,举人头衔也是到期作废,还不如早早兜售。

但清朝筹建北洋舰队时,搞了一个海防捐,卖官鬻爵,贻害无穷,同治是绝不会同意的。

恭王听后,点头说道:“此策可行,举人之衔对于地方富绅而言,乃是无上荣耀,定能激发他们的捐款热情。”

同治站起身,走到殿中的地图前,指着江苏和广东的位置:“这两省地处富饶,商贸发达,富人众多。只要他们能慷慨解囊,海防建设的资金便有了着落。”

恭王也起身,走到同治身边:“皇上,臣下这就去安排,拟旨号召捐款,并明确告知捐款的奖赏政策。”

恭王领命,正要退出养心殿,同治又补充道:“恭王,此事需妥善操作,既要确保捐款的自愿性,也要防止地方官员借机盘剥。”

恭王郑重回道:“皇上放心,臣下定会严格监督,确保捐款过程公正透明。”

按照规制,朝廷再次把准备购船的旨意发给首隶征求意见,而李鸿章的回复很快就到了京师。

李鸿章在奏折中明确表示,他完全赞成尽快购买铁甲舰,以加强海防,保障大清的海疆安全。

他还拟定了一个详细的海军建军计划,包括建设水师学堂、派遣留学生学习西方海军知识、港口设施的改进与建设等。

这份方案一送到京师,便在养心殿内引起了一阵轰动。同治和在场的大臣们看着李鸿章的计划,都感到有些震惊,每年需要3..万两的巨额开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