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努力干活,你俩别说了,赶紧回屋睡觉吧。”,说着就推着他俩往东屋里去。
李母被他推的有点踉跄,笑骂道:“就会哄我,看明天你还跑哪去,明天让你爹把你锁屋里。”
李万荣看到爹娘已经进屋,也不管他们了。
来到拿起堂屋桌子上的煤油等就往灶屋里走去,边走边想:没有电真不舒服,好像是明年年底才开始架电线吧。刚开始电还贼贵,都不敢怎么点灯。自己娘为了省电还闹了不少笑话。
来到灶屋,把煤油灯放到灶台上,北方统一用的都是火灶,一个大锅平时用于蒸馒头、煮稀饭;
一个小锅平时用来炒菜、煮面条等;还有一个特小的后锅,平时里面都放上水。
烧柴时多余的热量会把水烧热,冬天洗脸洗碗都很方便。掀开大锅盖,一碗清水稀饭,两个馒头,还有半碗咸菜,稀饭还微微冒着热气。
锅下微微传来的热量告诉李万荣,火刚熄没多久,肯定是奶奶为了自己热的。李万荣刚调整过来的心情又有点绷不住了。
奶奶今年已经81岁了,一生有3个儿子一个女儿,父亲是老小,两个哥哥因为各种原因都早夭了。只留下父亲和姑姑还陪着身边。
到93年84的时候因为夜里起夜没有注意被自己的拐棍绊了一脚,父亲听到奶奶的叫声,在拉上牛车赶往镇上的路上去世的。
那时候自己兄弟几个还在外地打工,根本没有见到奶奶的最后一面。
匆匆吃过晚饭,从后锅里舀了还有点温热的水把锅和碗刷好,顺便把碗放到橱柜里。
李万荣转身回到西屋,刚打开门就被听到声响的父亲叫住了:“老三,先别睡。咱们聊一聊。”
李万荣只好停住脚步,说:“聊一下也行,省的你们一直以为我不干正事”。说着转身打开西屋的门,让他爹进入屋子里。
不等李凤仪说话,李万荣先发制人把自己刚才吃饭时想到的借口说了出来:“爹,我知道你想让我出去打工,但是打工真的不是我的追求,我真的不想去。我已经找好门路了,我这几天不只是为了躲你们,我去找了镇上的一个初中同学,他家是压花生油生意的,我想着我自己收花生转卖给他,也省的他再自己去收了。”。
也不完全是借口,他确实有个同学是做压油生意的。
李万荣还记得之前那个同学给他抱怨,每天去乡下收花生太累了,有人给他送就好了。
不过不是这几天说的,被他偷换了概念。
李凤仪看着侃侃而谈的儿子,有点愣神。
三儿子是什么样子,他身为老人是最清楚的,突然的转变,让他措不及防,稍微思考了一下。
小儿子有想法也是好的,总比天天闲在家里好。跟在隔壁建国打工的事情,什么时候都能去。
以小三和志国的关系问题不大,人总要学会自己长大,父母在后面赶着走总不是办法。
想到这里,李凤仪点点头说到:“你能这样想,我和你娘真的很欣慰,做生意需要本钱,我和你娘大半辈子也没有攒下多少家业。能给你的帮助也不是很多,明天让你娘给你拿二百块钱,就当是你的启动资金吧。”
李万荣听到父亲要给自己拿启动资金,感觉有一股热流从心中升起。
估计那二百块钱是爹娘为了养老攒的棺材本,为了自己做生意竟然一次性全部拿了出来。
九零年的二百块钱李万荣都不敢想象爹娘是怎么一点点从口里省出来的。
李万荣一时有点哽咽,不知道该怎么表达自己的心情。
李凤仪像是明白李万荣心中所想拍拍李万荣的肩膀:“早点休息吧,别想太多了,钱没了还可以再挣,再说,我俩养老不还得靠你兄弟三个吗,我回去了,明天我让你娘直接给你拿,早起我要和你大哥一起去镇上打面,村子里那个石碾子估计是排不上队了,年底打面的太多了。”
说着转身欲走,又好像是想到什么转回身说:“家里那两袋花生本来是留着压油的,既然你要做生意了,那就留下半袋做种子,其他的你都卖给你同学吧,你那个同学和他爸我都认识,是个可靠的。”
李凤仪是认识镇上榨油的父子的,毕竟镇上也就两家榨油的作坊,不然也不会对李万荣的话那么信任。
那个小伙子是个干事的,之前也有来过家里收过花生,因为和老三是同学还多给算了几块钱。
“马上就要过年了,做生意不急于一时,过完年再收也不迟,本钱给你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