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秀夫听到了叶杀此言,也只感觉叶杀疯了。陛下只是一个区区八岁小童。而那张弘范则是天下名将,手底下还有二万大军。
陛下区区一个八岁小童,怎么可能敌得过二万大军。 陆秀夫走上前来:“陛下,为了陛下不受辱。还是现在就跳海吧。臣无礼了。” 说罢, 便要拉着叶杀一起跳海。 然后, 一拉,没拉动。 二拉,没有拉动。 三拉,还是没有拉动。 这就很尴尬了! 陆秀夫堂堂的一个成年男子,居然没有拉动一个八岁的幼儿。 叶杀说道:“朕说了,朕晚天晚上梦到了轩辕黄帝,轩辕黄帝说,我华夏数千年,从来没有沦陷过在野蛮人之手,以前不会,未来也不会。所以,轩辕黄帝指点朕成仙。” “朕,现在是仙人。” “陆秀夫,你区区一个书生之力,怎么可能撼得动朕一根手指。” “接下来,你们就看朕如何大败张弘范的二万蒙元大军。” “你们就看着朕如何击杀张弘范这個汉奸。” 说罢, 叶杀就在原地等。 他压根不用去找张弘范。 张弘范很快就会自己上门。 毕竟,对张弘范来说,擒杀自己就是最大的功劳。 但可惜,张弘范可能不知道,现在的自己,可不是他带着仅仅二万人就能惹得起的。自己在明末的时候,可没有少以一敌万,以一敌二万。 叶杀在静静的等张弘范。 …… 而此时, 张弘范在干吗呢? 他在努力劝降文天祥。 张弘范身材高大,国字脸,脸上带着肃杀之气,身穿着盔甲,盔甲后面有着大红披风,站在那里,威风凛凛,煞气腾腾。 此人出身河朔地区的汉人世侯家族,据《元史》记载,张弘范长大后“善马槊,颇能为歌诗”,可谓文武双全,而很快,他的机遇便将到来。他数次带兵,为蒙元立下大功,连连升官。 至元十三年(1276),元军兵临临安城下,南宋朝廷称臣投降。 两年后,张弘范被任命为蒙古汉军都元帅,受任前往崖山消灭由文天祥、张世杰等人拥立的流亡朝廷。在位于今gd省海丰县北的五坡岭,张弘范将文天祥擒获,这一次还带了文天祥来观战,他要文天祥看到南宋被彻底灭亡。 在历史上,张弘范崖山海战胜利之后,志得意满,意气风发、顾盼自雄地在屹立于崖门对开海面的崖门奇石上刻书“镇国大将军张弘范灭宋于此”十二字,“磨崖山之阳,勒石纪功而还。” 传说,在明朝,广东崖山当地出了一个大学者,名叫陈献章,气愤张弘范的汉奸行径,在石刻上加了个“宋”字,成“宋张弘范灭宋于此”,以此一字来羞辱张弘范,同时也对乱臣贼子作出了很好的警示。 然后, 到了后世, 宋张弘范灭宋于此,就成了一个很出名的梗,和陆秀夫带小皇帝十万人齐跳海一样出名。 此时, 张弘范坐着, 在他的对面坐着的是一个中年男子,这个中年男子一身囚服,一身正气。但是却一身的正气。这个中年男子并不算高大,却显得比高山还要高。 因为, 他正是中华文明的气节——文天祥。 去年,gd省海丰县北的五坡岭,张弘范将正在组织义军抗元的文天祥擒获,因敬佩其气节而“待以宾礼”。 张弘范是为了招降文天祥,他自己很欣赏文天祥是其一,忽必烈也很欣赏文天祥,忽必烈说过,只要文天祥肯投降,那马上封文天祥当右丞相。这可是右丞朝啊,虽然不如左丞相,但也称得上二人之下,万万人之上,但是奈何文天祥死活不肯投降。 所以,忽必烈让张弘范带着文天祥去崖山,看彻底灭掉南宋这一战,想看看能不能劝降文天祥。 张弘范说道:“文天祥,你有气节。但是也要看清时务。识时务者为俊杰。宋朝气数已尽,你忠于宋朝不投降,你固然不怕死,但是你的妻子,你的儿子这些人,都会死。你为了你的气节,为了你的名声。就肯牺牲你的家人。” 文天祥冷笑:“纵死,我亦不会降。我的家人就算是死,也会支持我的不投降。 汉人有汉人的风骨,汉人的气节。若是人人都如伱一般没有气节风骨,我们汉族,也不会屹立在这片大地数千年之久。” 张弘范劝降不成,还被文天祥给讽刺了几句,也不由的有几分气急败坏:“好,好,好你个文天祥,你清高,你了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