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京城去。”林毅说道。
蔡邕拱了拱手,也不再多言,他心中其实也知道,不管董卓之后如何行事,可其妄行废立之举,已然注定会留下千古骂名。
而自己被其保举,十有八九也不会有什么好名声,说不定还会累及家人。
可是这些年在乱世中颠沛流离,蔡邕见多了百姓所受的苦难,即便他散尽了家财,所救的百姓也是十分有限。
因为战乱和饥荒,百姓们能吃的都吃了,有些地方甚至到了易子而食的地步,树皮、草根、观音土都被吃的干干净净,最后还是有很多人被活活饿死。
如今的天下,几乎处处都是人间地狱。
所以,蔡邕收到朝廷的诏书和董卓的密信之后,哪怕明知道此时进京会被烙上董卓同党的烙印,犹豫了一番之后,还是决定动身去京城,他还想为这天下百姓,做一些事情。
只是,决定去京城的是他,决定受这骂名的也是他,他并不想连累其他人。
若不是琰儿太小,蔡邕都不想将她带在身边,省得受自己的连累。
之前,蔡邕只以为林毅是一个有些身手的刑徒,也不怕连累到他。
但这两日相处下来,蔡邕早已知道林毅并非刑徒,而且言行气度都非常人,只要不出意外,将来在这乱世之中,必然会有一番作为。
蔡邕不想连累这样一个前途无量的年轻人,所以,最好还是保持足够的距离,就算双方的目的地都是洛阳,也最好不要一同前往。
至于林毅,他和蔡邕的交流其实并不多,这两天的接触,也大多是蔡邕在考校他的学问。
对于蔡邕明知道被董卓举荐上京会遭到骂名,却依然选择前往,他其实是有些不理解的。
他的心中,更多的是对蔡文姬,也就是蔡琰的惋惜。
这位三国第一才女,一生颠沛流离,尝尽了世间的苦楚,可惜现在的林毅并没有改变她命运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