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来说,活下来才是最重要的,因为他们看出来了,朱家军的人没想全歼他们,不然就不会和他们的统领比试了。
“全部捆了,有反抗的当场斩杀。”朱重九淡淡地道。
他抄起孛儿只斤·特木的斩马刀,头也不回的离开了。
后续的事情自然不用他操心,常遇春等人很快就把这伙鞑子骑兵控制起来。
至于昏迷的孛儿只斤·特木也没落下,被一同带走。
朱重九还想让孛儿只斤·特木打击嘉兴守军的士气呢,当然不可能让他这么死了。
反正孛儿只斤·特木从今往后就是一个废人了,对朱重九来说,完全没有威胁。
天亮之后,休息了一晚上的朱重九神清气爽,召集了众将前来议事。
“将军,昨夜弟兄们打扫战场,一共缴获了九百四十八匹完好无损的战马,俘虏了五百三十四人。”
“等等,五百三十四人?”朱重九分明记得昨夜的鞑子骑兵有六百多个。
“是这样的,有部分人居心叵测,假意投降,实际上想等到夜晚逃走,被我们的人发现,当场斩杀了。”
“而剩下的这五百三十四人都是没有参与动乱的。”常遇春笑道。
昨夜常遇春就留了个心眼,加派了人手守夜,并且着重盯着这些鞑子,鞑子俘虏是没有营帐住的,常遇春圈了一处空地,把他们围在里面。
“那鞑子头头怎么样了?”
“我让军医看了,军医说休息几日就能醒来。”
“你找几个人抬着他。”
“命令!全军出发!准备攻城!”朱重九当即下令。
“是!”众将齐声道。
三里的距离,即使走的再慢,没多久也到了。
不过朱重九并没有一上来就攻城,而是找来了昨夜的那些鞑子俘虏,并抛出他们不可拒绝的诱惑‘谁若劝降成功就可以免去惩罚’
鞑子骑兵们并不懂惩罚是什么,但他们都认为惩罚就是死,于是为了能活着,他们争先恐后地参加劝降行动。
只见嘉兴县城北城门下,五百多个鞑子不断地用蒙语叫喊着。
“投降吧!别反抗了,孛儿只斤·特木已经被俘虏了,别为他卖命了!”
“朱家军优待俘虏,投降不杀!”
这些话,当然是朱重九让他们说的。
如果让朱家军的士兵去喊,嘉兴守军可能不信,但昨夜他们的大人确确实实是出城袭营去了,而且城下那些人他们也面熟,而且一看长相和装扮就能认出是自己人。
因此他们犹豫起来,虽然嘉兴县不穷,但他们却很穷,嘉兴县百分之九十的收入都用来供养孛儿只斤·特木了,自然没什么钱给这些蒙古士兵。
虽然投降汉人不齿,但有‘前车之鉴’嘛,连他们最精锐的骑兵都败了,他们的大人更是被活捉。
这样看来,自己投降好像也不是那么难以接受了。
因此到正午之时,北城门居然从里面主动打开了。
一个鞑子千户长跪在门下,看到朱重九等人上来马上道:“在下愿意献出城池,还望大人饶命!”
鞑子千户非常紧张,他生怕朱家军不讲道理,直接把他斩杀于此,但好在他赌对了,朱重九只是扫了他一眼就进城了。
当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嘉兴县基本被朱家军占领,其中反抗的人被当场斩杀,不过出乎朱重九意料的是,一万七千鞑子守军中,居然有五千人不愿投降,抵抗到最后一人。
“将军!这……”常遇春把这情况告诉朱重九,并且请示他:“这些鞑子都是硬汉,要不要厚葬了?”
“把他们的尸体喂狗。”朱重九淡淡地道。
厚葬?怎么可能厚葬,就是因为他们的抵抗导致朱家军士兵多付出了一些牺牲和代价,厚葬这些鞑子,那会让自己人心生怨气,这种事,别的将领可能会同意,但朱重九不会。
既然朱重九都发话了,那常遇春也不再多说,但嘉兴也没那么多的狗,常遇春只好随便挖了个坑,把这些鞑子的尸体丢进去,随便焚烧了之。
当天夜晚,一份战报就从嘉兴县发出,目的地是集庆。
但因为路途遥远,并且天色较黑的原因,战报直到第二天的中午才送到朱元璋手上。
“上位!前线有消息了!”
朱元璋看完信后,并没有发出什么声音,但他的嘴根子却快咧到了耳边,看得出来,朱元璋很高兴。
朱元璋高兴的点不是朱重九攻下了嘉兴县,而是朱重九以阵亡六十八人,轻重伤伤三千四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