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重九等人不知道,这天夜袭的时候,只因·帖木儿则写了一封‘求救信’,目的是向脱不花请求更多的吕公车和回回炮,就是这封求救信提前一天让脱不花知道只因·帖木儿大军被全歼的消息。
杭州,在脱不花的私人府邸内,气氛骤然紧绷。
此时参政知事脱不花正襟危坐着,手中紧握着一封来自远方的战报,那战报上的字迹仿佛带着血与火的温度,灼烧着他的心,他的眉头紧锁,双眼中闪烁着愤怒与不甘的光芒。
脱不花的手颤抖着,将那封战报狠狠地拍在桌上,发出一声巨响。
他站起身来,身形高大而威严,但此刻却如同暴怒的狮子,随时准备撕碎眼前的一切。他的脸色铁青,仿佛被寒霜覆盖,一股肃杀之气弥漫在整个府邸之中。
“只因·帖木儿战败了?”他的声音低沉而沙哑,却带着无法掩饰的愤怒和震惊,他的仆人们被这突如其来的怒吼吓得瑟瑟发抖,纷纷低头不敢直视他的双眼。
“是……是的,大人。”一个胆大的仆人战战兢兢地回答。
“帖木儿将军在战场上被敌军包围,英勇奋战至最后一刻,但……但终因寡不敌众,败下阵来。”
脱不花怒目圆睁,猛地一脚踹翻了身旁的茶几,茶具散落一地,发出清脆的碎裂声。
他怒吼道:“只因·帖木儿是我大元朝的忠勇之士,竟落得如此下场!那些敌人,到底是何方神圣?竟能击败我大元朝的勇士!”
仆人们吓得大气都不敢出,生怕下一刻就会成为脱不花愤怒下的牺牲品。
然而,脱不花并没有继续发作,他深吸了一口气,努力让自己冷静下来。
他知道,此刻他需要的是一个冷静的头脑和坚定的决心,而不是无用的愤怒。
他缓缓坐下,双手紧握成拳,放在桌上,他的眼神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仿佛在黑暗中找到了指引前行的灯塔。他深吸一口气,平复了心中的怒火,开始冷静地思考对策。
“传令下去,”脱不花的声音恢复了往日的冷静和果断。
“收缩军队,全力镇守杭州。只因·帖木儿虽然战败,但我们的战斗还没有结束。敌人虽然强大,但我们大元朝的勇士也不是好惹的。我们要坚守杭州,等待朝廷援军的到来。”
仆人们闻言如释重负,纷纷领命而去,他们知道,脱不花虽然愤怒,但绝不会因此而失去理智。他是一个冷静而果断的领导者,能够在关键时刻做出正确的决策。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脱不花亲自坐镇杭州城头,指挥着守城的军队,他严格执行军纪,赏罚分明,使得军队士气大振,同时,他还积极调集粮食和军械,为即将到来的战斗做好充分的准备。
不过就算脱不花聚集了周围县城的军队,也只是勉强凑够了五万人,并且这些人的战斗力都不如只因·帖木儿率领的军队。
而且全城上下,只有脱不花一人知道,他们根本不会有援军,大元朝廷已经四处起火了,而且长江以南的地区基本上失去了控制了。
朱元璋比脱不花要早半天收到战报。
在集庆城的国公府邸内,阳光透过雕花的窗棂,洒在朱元璋的脸上,为他坚毅的面容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辉。
此时,他正在书房中审阅公文,眉头紧锁,神情专注。
突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破了宁静,一位传令兵匆匆而入,手中高举着一封书信,满脸喜色。
“报!启禀上位,前线捷报!”传令兵的声音铿锵有力,带着无法掩饰的激动。
朱元璋猛地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精光。
他快步走上前,接过书信,拆开一看,脸上顿时绽放出灿烂的笑容。
捷报中,前线大军的最高统帅朱重九用以奇谋,大败敌军,成功稳固了湖州嘉兴两县的统治,为朱家军立下了赫赫战功。
朱元璋喜不自胜,他转身走出书房,步伐轻快,脸上洋溢着从未有过的喜悦。他来到庭院中,看到妻子马氏正在照看孩子,便迫不及待地分享这个好消息。
“夫人,快来,有好消息要告诉你!”朱元璋的声音中充满了兴奋。
马氏闻声抬头,看到丈夫满面春风,心中也涌起一股暖意。
她放下手中的活计,走到朱元璋身边,柔声问道:“什么好消息,让你这么高兴?”
朱元璋将捷报递给马氏,指着上面的文字说道:“你看,重九在前线大获全胜,我们的地盘又扩大了。这真是天佑我朱家,也证明了我们朱家军的将士英勇善战,百姓们将会过上更加安定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