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国珍闻言,立即说:“合作愉快!”
方国珍本就没想染指杭州的所有权,他不是不知道自己的陆军战斗力拉跨,他这么说只是为了多争取一些利益。
两人相视而笑,这场谈判的过程虽然剑拔弩张,但好在双方达成了共识。
朱家军与方国珍的联合抗元之路,也由此开启……
在朱家军的治下,文官中的领袖李善长深知治国之道在于安民。
为了稳固统治,实现真正的民生富裕,他深思熟虑后决定在滁州、和县、高邮等被朱家军统治较长时间的县城推行“摊丁入亩”的赋税改革政策。
摊丁入亩当然是朱重九向朱元璋提议的,他知道后来的大明就是因为土地兼并严重,压榨的小民没法生存才轰然倒塌,从一开始就规范好这一政策,虽然以后也可能失效,但起码能让未来的大明有着一些底蕴和筹码。
滁州,这座历史悠久的古城,在朱家军的治理下焕发出新的生机。
城中的市集热闹非凡,商贩们的叫卖声此起彼伏,百姓们脸上洋溢着满足和喜悦。
然而,李善长并未被眼前的繁荣所迷惑,他深知这繁荣之下隐藏着许多不公与疾苦。
于是,他召集了城中的文人志士,准备在滁州地区率先实施“摊丁入亩”政策。
在滁州的县衙内,李善长端坐在堂上,面前是一众文人官员。
他目光如炬,语气坚定地说:“今日,我等在此,共商滁州百姓之福祉。吾决定推行‘摊丁入亩’之策,使人人有田可耕,税赋公平。”
众文人官员闻言,议论纷纷。
有的赞同此举,认为能够真正惠及百姓;有的则担忧此举会触动既得利益者的利益,引发不必要的麻烦。
然而,李善长早已做好了准备,他耐心地解释着政策的细节和好处,最终使众人信服。
政策推行之初,李善长亲自带领文人们深入田间地头,向百姓们解释“摊丁入亩”的含义和好处。
他们走进农户家中,与农户们亲切交谈,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李善长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向百姓们解释:“这‘摊丁入亩’啊,就是以后你们交税不再按人头来算了,而是按照你们家的田地面积来交。这样一来,家里人口多、田地少的农户就能少交点税了。”
农户们听了这番解释,纷纷表示赞同和支持。他们感激地说:“李大人真是我们的好官啊!这政策一实行,我们老百姓的日子就好过多了!”
在“摊丁入亩”政策初步得到百姓理解和支持之后,李善长深知要让这一政策深入人心,成为朱家军治下的共识,还需要进行更为深入和广泛的宣传。
李善长首先召集了文官团队,进行了详细的政策培训。
他强调,每一位文官都是政策的传播者,要深刻理解“摊丁入亩”的内涵和意义,才能准确地传达给百姓。
接着,李善长亲自编写了一系列宣传材料,包括简明扼要的政策说明、生动形象的漫画和通俗易懂的故事案例。
这些材料不仅易于理解,而且能够激发百姓的共鸣,让他们更加愿意接受新政策。
为了更直接地与百姓沟通,李善长组织了一系列的“政策下乡”活动。
他带领文官团队,深入到田间地头、村头巷尾,与百姓面对面交流。他们利用宣传材料,向百姓详细解释“摊丁入亩”政策的好处,如何减轻百姓的负担,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此外,李善长还充分利用了当时的文化传播工具——宣传队的戏剧演出。
他请来了当地的戏剧团,将“摊丁入亩”政策编写成剧本,以戏剧的形式向百姓宣传。
这种生动活泼的宣传方式,让百姓在娱乐中了解政策,产生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在宣传过程中,李善长还注重与士绅、富户等社会阶层的沟通。
他亲自拜访这些人,向他们解释政策的意义和好处,争取他们的支持和配合。
虽然过程有些血腥,但好在最终还是成功了。
而士绅、富户等社会阶层也逐渐成为了“摊丁入亩”政策的‘拥护者’和‘传播者’。
除了以上措施,李善长还利用官府的公告、布告等官方渠道,向百姓广泛宣传“摊丁入亩”政策。
他要求各地官府在显眼位置张贴公告,向百姓解释政策内容和实施情况。同时,他还鼓励百姓之间互相传播政策信息,让更多的人了解并支持“摊丁入亩”政策。
在滁州的成功推行下,“摊丁入亩”政策逐渐扩展到了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