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说道:“第八天,我们要改变策略。首先,我们要对城墙进行更为猛烈的轰炸,尽可能地摧毁他们的防御工事。然后,我们集中兵力从几个关键点突破,一旦打开缺口,就立即派兵涌入城内。”
众将领纷纷点头表示赞同。他们知道,这是目前唯一可行的方案了。接下来的时间里,他们开始商讨具体的细节和分工。
然而,彻里不花心中却并没有那么乐观。他知道高邮城的守将并非等闲之辈,能够在他们的精锐大军围攻下坚守高邮城七天之久就足以说明他的实力。但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无论如何他都要拿下高邮城,不然失了颜面和威信就亏大发了。
随着夜色的降临,彻里不花和众将领结束了商讨。他们各自回到营帐中休息养精蓄锐准备迎接第八天的到来。而高邮城上的胡大海也并未放松警惕他知道接下来的战斗将会更加激烈和残酷。
朱重九骑在战马上,心中思绪万千。他知道,这次紧急回援可能与高邮的战事有关。近日来,他不断收到关于高邮战况的消息,胡大海率领的一万五千朱家军已被元军围困多日,形势岌岌可危。
经过连日来的急行军,朱家军终于抵达了集庆。朱重九下马后直奔朱元璋的国公府邸。
朱元璋早已等候多时,见到朱重九后,他神色凝重地说道:“重九,你回来了。高邮的情况很不乐观,胡大海已经坚守了许久,现在恐怕已是油尽灯枯了。”
朱重九闻言,眉头紧锁:“大哥,我们必须尽快行动,前往高邮解围。”
朱元璋点头:“正是如此。但高邮的元军人多势众,而且战斗力很强,我们需从长计议。”
朱重九思索片刻,决定召集众将领商讨对策。他相信,集思广益定能找出最佳方案。
众将领齐聚一堂,朱重九将高邮的战况和朱元璋的担忧一一告知。气氛顿时变得凝重起来,每位将领都深知此战的艰巨性。
“我们不能贸然进攻,必须先了解高邮城内的具体情况。”徐达首先提议道。
朱重九点头赞同:“此言有理。我们需先派人潜入高邮,与胡大海取得联系,了解城内的战况和敌军的部署。”
经过一番商讨,朱家军决定在夜幕的掩护下,派人潜入高邮城。同时,大军在城外不远处隐蔽待命,随时准备发动进攻。
夜幕降临,蓝玉自告奋勇带着几名身手敏捷的侦察兵悄然出城,向着高邮方向进发。
朱重九激活【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一直以上帝视角观察着蓝玉的行动。
潜入高邮的侦察兵在夜幕的掩护下有惊无险地进入了内城,成功与胡大海取得了联系。胡大海得知援军已至,激动得热泪盈眶。他详细告知了蓝玉城内的战况和敌军的部署情况,为朱家军的进攻提供了宝贵的情报。
高邮城的外城已经全部被元军占领,而内城的防御虽然岌岌可危,但勉强还算完整。
朱重九在得知这些情报后,立即召集众将领制定详细的进攻计划。他们决定利用元军的疏忽,在三更半夜时分发动突袭,以打破敌军的围攻之势。
当时间一点点流逝,提前休息的朱家军将士们早就准备好了,在朱重九的率领下,朱家军士兵如同猛虎下山般向正在熟睡的元军士兵发起了猛烈的进攻。元军措手不及,阵脚大乱。在朱家军的勇猛冲击下,元军的城外的大营内很快就混乱一片。
胡大海在城内见到援军到来,也率领残存的士兵冲出内城向朱重九进攻的方向攻击,两军合力之下,被夹在中间的元军节节败退,逃往两边,朱重九也不恋战,让这两万名精锐士兵跟着胡大海进入内城,自己则是带着其他人撤回城外。
毕竟内城空间较小,容纳两万人已经极限,人再多反而发挥不出作用。
在朱重九组织士兵撤退的同时,正在睡梦中的彻里不花才慢慢醒来,只是刚好彻里不花等元军将领所在的营地离这里有些距离,因此等元军反应过来,朱重九已经和胡大海完成了汇合,并且率领士兵退走了。
夜半时分,元军主帅彻里不花在营帐中沉睡。突然,一阵混乱嘈杂的喊杀声划破了夜的寂静,像利刃般刺入他的耳膜。彻里不花猛地睁开眼睛,睡意全无,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不安。他迅速坐起,脸上的表情从茫然转为警觉,眉头紧锁,仿佛在努力分辨这突如其来的噪声背后的真相。
身为一位经验丰富的将领,彻里不花很快判断出这是敌军夜袭的动静。他匆忙披上铠甲,抓起佩剑,冲出营帐。只见营区外火光冲天,元军士兵们在黑暗中慌乱地奔跑,试图组织起有效的抵抗。然而,朱家军的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