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面对朱家军强大的实力和连战连捷的威势,元军士兵的士气依然难以提振。
在徐州城外,察罕帖木儿和他的士兵们陷入了深深的困境之中。他们不知道未来会怎样,也不知道自己还能坚持多久。但他们知道的是,无论多么艰难困苦,他们都必须坚持下去,因为他们是蒙古的勇士,是草原的儿女。他们相信,总有一天,他们会迎来转机,重振蒙古的雄风。
一位来自朱家军的细作,他是面容坚毅、眼神机敏的探子,穿越战火纷飞的前线,怀揣着至关重要的情报,一路疾驰回到了淮阴城。城门之下,他翻身下马,不顾满身风尘,直奔朱重九的帅府。
帅府内,灯火通明,朱重九正伏案审阅战报,眉头紧锁,似乎在思考着下一步的战略布局。细作的到来,打破了室内的宁静。他快步上前,单膝跪地,双手呈上密信,声音中带着几分急促:“禀报大将军,徐州情报已至,请大将军过目。”
朱重九闻言,目光一凝,迅速接过密信,拆开细看。随着内容的展开,他的脸色逐渐变得凝重起来。原来,细作所报非虚,徐州城内的守军非但不少,反而多达十万,且皆是精锐元兵,更有五千重骑兵作为后盾,这无疑给朱家军的进攻计划增添了极大的难度。
“好一个徐州,竟藏有如此多的兵力!”朱重九低声自语,随即站起身来,目光如炬,扫视着室内。他深知,面对这样的强敌,必须立即调整策略,集思广益,方能克敌制胜。
于是,朱重九立刻下令,命人速速召集正在外统兵的徐达、常遇春、冯国用三人回淮阴城商讨对策。消息一出,帅府内外顿时忙碌起来,信使们策马扬鞭,向着各自的方向疾驰而去。
不久,徐达、常遇春、冯国用三人相继赶到淮阴城,他们风尘仆仆,但眼中却闪烁着坚定的光芒。朱重九亲自迎接,将三人引入议事厅,屏退左右,只留下几名亲信侍卫守候门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