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我!朱重九!在历史中横行! > 第232章 离间?

第232章 离间?

然而,一时间,厅内竟无人应答。众人或低头沉思,或面面相觑,显然都被这突如其来的危机难住了。

就在这时,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者缓缓站了出来,他便是朱元璋麾下的智囊——朱升。朱升为人低调,却满腹经纶,常常能在关键时刻一语中的。

“上午勿忧,老朽有一计,或可解此危局。”朱升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遍了整个议事厅。

“哦?先生有何高见?”朱元璋闻言,立刻精神一振,目光中充满了期待。

“刘福通虽兵强马壮,但其内部却并非铁板一块。据老朽所知,其军中粮草多依赖于从外购买,尤其是与我朱家军的贸易往来甚密。我们不妨利用这一点,采取拖延战术,故意减少甚至中断与他们的粮草交易。如此一来,刘福通自然会陷入粮草不济的困境之中,时间一长,他自然会消了与我们开战的念头。”朱升胸有成竹地说道。

此言一出,议事厅内顿时一片哗然。众人纷纷点头称是,对朱升的智谋赞不绝口。朱元璋更是大喜过望,他深知这一计策的妙处所在,不仅能够有效缓解当前的危机,还能在无形中削弱刘福通的实力,为日后的决战创造有利条件。

“好!就依先生之计行事!”朱元璋一拍桌案,做出了决定。他立刻下令,调整与刘福通的贸易政策,同时加强防御,准备应对可能到来的战争。

而在这背后,一场关于智慧与勇气的较量,已经悄然拉开序幕。

在南昌城的晨曦中,薄雾轻绕,古城的青砖黛瓦在晨光中显得格外沉稳而庄重。朱重九,这位未来的大明开国皇帝,此刻正站在城楼上,目光深邃地望向远方,心中盘算着即将到来的风云变幻。刘福通的红巾军如同北方草原上肆虐的烈火,其势汹汹,不可小觑。而东面,陈友谅的势力虽也是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但在朱重九的战略考量中,刘福通的威胁更为紧迫,毕竟,腹背受敌是兵家大忌。

于是,一场精心布局的防御计划悄然展开。朱重九决定,将六成精锐部队调往东部前线,以应对陈友谅可能发动的进攻,同时,他亲自部署,将剩余的四成大军秘密调集至与刘福通地盘接壤的县城,构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这一决策,不仅体现了他对局势的敏锐洞察,更彰显了他作为一位杰出军事家的深谋远虑。

汤和与徐达的出征

随着一声低沉的号角,南昌城的南门缓缓开启,一支装备精良、士气高昂的军队在晨光中列队而出,领头的正是两位威名赫赫的将领——汤和与徐达。他们身着铠甲,手持长枪,眼神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仿佛已预见到即将面临的挑战与荣耀。

“汤将军,徐将军,此行责任重大,望二位将军务必小心谨慎,既要防守严密,又要伺机而动,务必确保我后方安稳。”朱重九亲自来到城门口,为二人送行,言辞间满是信任与期待。

汤和与徐达闻言,齐声应诺,随后翻身上马,向朱重九抱拳行礼后,便率领着四成大军,浩浩荡荡地踏上了前往边防县城的征途。

行军路上的策略部署

行军途中,汤和与徐达并骑而行,不时低头查看地图,讨论着防御策略。他们深知,面对狡猾多变的刘福通,单纯的防守远远不够,必须采取灵活多变的战术,方能立于不败之地。

“徐将军,依我看,我们可先在沿途重要城镇加固城墙,挖掘壕沟,布置陷阱,以减缓敌军的推进速度。”汤和提议道,他的声音沉稳有力,透露出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

徐达点头赞同,补充道:“确是如此,但我们还需派遣斥候小队,深入敌后,搜集情报,做到知己知彼。同时,可以考虑在关键地段设伏,利用地形优势,给敌军以出其不意的打击。”

两位将领一拍即合,随即下令全军加速前进,并按照既定计划开始布置防御。沿途,士兵们忙碌而有序,有的加固城墙,有的挖掘壕沟,还有的则负责训练,整个军队上下一心,士气高昂。

边防县城的坚守与反击

数日之后,大军抵达了与刘福通地盘接壤的边防县城。这里,早已是战云密布,空气中弥漫着紧张而凝重的气息。汤和与徐达立即组织兵力,对县城进行了全面的加固和布防,同时,加强了对城内外情报的搜集工作。

不久,刘福通的探子便发现了这里的异动,急忙向主帅报告。刘福通闻讯,以为朱元璋已经和他决裂,让朱重九率领大军倾巢而出,欲在此地与他决战,不禁心生胆怯。

刘福通坐在他的大帐之中,面色凝重,眼中闪烁着不安的光芒。连日的战事失利,尤其是与汤和、徐达所率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