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们去了也好,我们说我们的罢。”
几个人来到李振钧的书房外面,有喊“十七嫂”的,也有喊“十七婶”的,汪正珠刚打开门,她们就一拥而入。汪正珠说:“不是奶奶喊我过去吗?你们这是?”众人笑道:“奶奶是喊了你过去,但我们不让你过去。”汪正珠心里明白,她们是找了借口溜出来的,便也不说什么。李振钧也放下书,站起身打算走过来。众人七嘴八舌地说,“十七哥不用过来”,“十七叔不用过来”。然后又簇拥着汪正珠出来,到她的内室听她讲故事去了。但是,汪正珠总觉得应该去奶奶和婆婆那里打个照面才好,于是在招呼众人坐定以后,说道:“我去去就来。”众人知道她的性格,也不拦她,只说:“快去快回哦,我们等着你说书!”
这年秋天,李振钧与内兄汪奂之(也是他的姐夫)一起赴京,踌躇满志地参加顺天乡试。这也是他第一次参加乡试,结果不出意料名落孙山。李振钧这次落第,在家人心里自然不会觉得太意外,毕竟年龄还太小,但对于年轻气盛的李振钧来说无疑是一次打击。也许他第一次领教了科举之路的艰难,虽然不会退缩,但毕竟超出了自己的想象。
在与顾皋交往后,李振钧似乎对于科举功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家人和朋友对他的赞许,特别是岳丈以“第一人”相推许,更使他信心满满,他多想用自己的成功带给父亲一些安慰,带给新婚妻子一些惊喜。
可是老天不肯遂人愿,自己不但没有带给父亲些许安慰,反而觉得自己让父亲失望了;不但没有带给新婚妻子以惊喜,反而是妻子笑脸相迎,给他以安慰和劝解:“没有什么,下次再来!”
想想自己不仅爽了朋友“西清之约”,又让亲人们失望。李振钧觉得特别对不起妻子,也特别对不起对他寄予厚望的岳父。他暗暗下定决心,下次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