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的名医如何如何医术高明,已经治好了几个和妹妹病情相似甚至更为严重的病人。父母又是如何想念女儿,如何希望女儿早做母亲,好为李家生儿育女。李振钧倒不以汪正珠能不能生育为意。他请内兄转告岳父岳母,他李振钧是真心实意喜欢汪正珠的,不在乎她能不能生儿育女,他都会好好的对待她。内兄说,父母和兄弟姊妹都不忍心汪正珠长期忍受病痛,在家里一说起妹妹,父亲总是长吁短叹,母亲总是默默流泪。说到这些,李振钧也无话可说了。
李振钧想起汪正珠虽然身体被病痛折磨,却从未失去大家闺秀的矜庄风范,默默地承受常人难以忍受的苦痛。汪正珠坚决拒绝别人——哪怕是婆婆为她按摩缓解病痛。可怜的妻子,一生的病比树林冲的乱山还要多得多,瘦骨嶙峋,盖着被子,都能感觉到她的骨头像是从岩石中迸出的竹笋;命悬一线,喘息艰难,犹如织布机梭子上的那一根细线。如果真有神医能够医治好妻子的病痛,他李振钧纵使万般不忍离别,也不能坚决阻止她前往求治。
汪正珠自从见到远道来接她的哥哥,精神状态就有了明显的转变,病情也似乎一下子减轻了许多。不苟言笑的她,话语也多了一些,脸上也经常露出微微的笑容。这也难怪,一个从小不曾离开过父母的闺中弱女子,一结婚就得离开原生家庭,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家庭里,而且时时还得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虽说不至于像林黛玉那样生怕“多走一步路,多说一句话”,但是,举手投足还是不能有损大家闺秀的风范。因此,见到娘家来的亲人,欣喜之情自然溢于言表。汪正珠就是这样,憔悴衰弱的身体仿佛枯木逢甘露一样,顿时鲜活了许多。
至于远赴福建一事,她深知公婆的反对也是出于担心她的病体,丈夫的不舍更是意料之中。如果她坚持要去福建,肯定会拂逆公婆的一片好意,也会让丈夫陷于分别的痛苦之中。然而,她既不忍心违逆父母之意,又以为见了父母消除了思念之苦,又能够得到良医的医治,或许病就会好起来。病好了,一切都会随之变好,暂时的拂逆和分别也就算不了什么。也许是求生的欲望占了上风,思量再三,她还是打定主意去一趟福建。
汪正珠心里清楚,靠她一人之力说服公婆极难。她深知,公婆坚决阻止她远赴福建,不仅是因为担心她的身体状况,同时也关乎李家的体面。虽然公公李长森致仕居家,为儿媳妇延医治病的办法和人脉还是有的,如果让儿媳妇远赴福建求医,不知情的还以为是他家不是没有尽力,就是没有尽心。身为儿媳妇,她当然从内心里不愿让公婆背上这样的名声。她也深知,除非说服了丈夫,让他一起来劝说公婆,或许还可以成全此行。
汪正珠了解丈夫,她知道李振钧不仅是一个非常善良的人,而且是一个通情达理的人。她又一次来到好久没有走进过的环荫阁。李振钧看见妻子到来,早已经知道她的来意,不等她开口,就关切地说:“你也别急,先好好调养一下身体,再容我慢慢跟父亲母亲商量。”汪正珠听了却不好再开口了。李振钧将妻子扶到自己的座椅上坐好,自己立在一旁,关切地说道:“你还是少出来为好,免得风吹了着凉。”汪正珠抬起头看着丈夫,说道:“最近我好像好了许多。说话也有气力了。”李振钧很高兴地说:“这好事啊!再好好调养调养,肯定更好些。”汪正珠突然想起什么似的,问道:“我父亲那年给你的,那两本书在哪?”李振钧答道:“在书架上搁着呢。”“你能拿给我一下吗?”汪正珠问。“好的,你等一下。”
李振钧从书架上抽出《小学》和《孝经》——这是当年他到武昌迎娶汪正珠时,岳父汪志伊亲手送给他的,他已经读了好几遍了。——轻轻放到妻子面前的桌子上。汪正珠凝视片刻,伸出失去了青春光泽的干瘦的右手轻轻地抚摸着书的封面,又低下头凑近嗅了一会,再将脸贴上去亲了亲,才重新抬起头来,望着丈夫,轻声说道:“夫君,你一定要早日……早日考取功名,让我,好替你高兴!”李振钧看着妻子的眼睛,爽快的答应道:“一定!你就等着我的佳音吧!”汪正珠突然抓起李振钧的双手,攥得紧紧的,声音有些颤抖地说:“我……我……真怕……真怕等不到……等不到那……那一天……”李振钧一时不知所措,竟然一时语塞。过了一会才安慰她道:“不会,不会,你不要乱想嘛!”汪正珠很吃力地点了点头,眼睛里闪着泪光。
过了一会,汪正珠拉着丈夫的手,犹豫了好一会,才开口说道:“夫君,有一件事情,我要你……一定……一定答应我。”李振钧觉得有些奇怪,就赶忙问道:“什么事情啊,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