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奠香魂 > 第三十七章 河街购物西河看柳

第三十七章 河街购物西河看柳

路上,不知招来了街道两旁店家和街上行人的多少目光。楼上的木格窗子里也不时有年轻姑娘的俏脸闪过,街道上的年轻人更是比平日里多了许多。他们就像李振钧夫妇在斜阳里投下的长长的影子一般,跟随着他们的脚步移动着。李振钧夫妇走进街边的店铺买东西,跟在后面的年轻人便立即拐进一家店铺,仿佛选购物品似的东看看,西瞧瞧,眼睛却瞄着门外。一旦李振钧夫妇走出店门,跟着的人们也便立即出现在大街上了。

李振钧夫妇为汪正珠的姊妹们买了一些姑娘们喜欢的物品之后,又走进一家卖自制毛笔的店铺——这家祖传手艺制作毛笔,为皖西南一绝,汪正珠为她的哥哥们挑了一些狼毫毛笔。孝敬父母的东西家里已经准备好了,都是外地买来的名贵之物。李振钧将东西交给书童提着,自己挽着妻子出了河街。李振钧说:“这里可比不上桐城老街,也没有七尺巷!”汪正珠偏着头看着丈夫说;“这里也很好呀!那青石板上的凹痕,多有沧桑感!还有那些店铺的物品,也不输江宁多少啊!”

从南门穿过猴子井,就来到了学宫大门口。汪正珠问李振钧道:“你在这里读过书吗?”李振钧回道:“没有,只是和兄弟们偶尔进来过几次。”汪正珠知道丈夫七岁开始就随侍公公四处游历,根本没有进过学堂,都是自己刻苦攻读。汪正珠道:“我们进去看看?”李振钧答道:“好!”

学宫是教育机构所在地,一县兴贤举能之枢纽。其中的建筑有大成殿、明伦堂、崇圣柌两庑、棂星门、奎文阁、奎宿楼等建筑,另有“德配天地”、“道冠古今”两座牌坊。这奎宿楼乃康熙十一年知县王崇曾、训导叶惺心所倡建,康熙二十二年、乾隆十五年两次选址重建。学宫规模不断扩大,尊师重学的风气越来越浓。乡间传说,奎宿楼第三次选址迁到猴子井附近以后,太湖文风日盛,科甲连绵。因此奎宿楼也成了学子们心中的一方圣地。

他们来到奎宿楼下,李振钧问妻子愿不愿意登一登奎宿楼的七层宝塔,汪正珠吐着舌头说:“不敢不敢!”说完后突然又想起什么似的,对丈夫说道:“好吧,我陪你一起登塔!”这下李振钧反而犹豫了,他知道以妻子的体力,慢说登上七层宝塔,恐怕登上一两层都够呛。汪正珠催促道:“我们快去呀!”李振钧只好扶着妻子,缓步登上塔基台阶,走进狭窄的塔门。汪正珠望了望又陡又窄的登塔楼梯,饶有兴致似的催促道:“我们快上!”李振钧只好走在前面,一手拉着妻子,一手抓牢扶手,吃力的向上攀登着台阶。书僮跟在后面护着安全。好不容易登上第二层,李振钧扶着气喘吁吁的妻子站定,喘息了一阵,才扶着她小心翼翼地走向门洞。汪正珠望了一眼楼下的人流,就退了回来:“好晕!”

李振钧劝道:“我们到此为止吧?”谁知汪正珠竟然情绪有些激动地道:“不行!”李振钧关切地问道:“你行吗?”汪正珠道;“我不行,你行呀!决不能半途而废!”李振钧笑道:“谨遵妻命!”然后让书僮陪着妻子在原地等候,自己转身去继续登塔。

李振钧刚一转身,汪正珠就跟书僮道:“我们先下去,看他能够登到第几层。”书僮有些犹豫,汪正珠道:“不用怕,我能行!”于是书僮走在前面,一步一步守候着,汪正珠走在后面,抓牢扶手艰难地一级一级往下挪。

塔内的楼梯是螺旋状上升的,李振钧在塔里转来转去,终于气喘吁吁地登上了最高一层。他从门洞里伸出头来,放眼四望,整个山城尽收眼底。他又将目光收回塔下,忽然发现汪正珠正站在塔脚下,仰着头望着塔上。汪正珠也看见他了,激动地向着李振钧挥着手帕。

李振钧赶忙向妻子挥舞着手臂,大喊着叫她别乱跑。然后转身下楼。

李振钧下来后,还没有开口,汪正珠就兴奋地告诉他:“你登上去的一刹那,我好激动啊!”李振钧知道妻子的心事,也没有埋怨她提前下来,只是连声说:“可惜你没有一同上去!”

然后他们从县衙前过去,穿过街中心,不久就到了北门。

李振钧跟妻子说,一会我们从北门出去,走河堤上回家去。汪正珠点头说“好”。

出了北门,车马拐上西河河堤。

这西河河堤,乃乾隆年间吴易峰知太湖县时所重筑。新堤筑成之日,吴易峰亲撰《新堤记》,文中写道:“是堤也,峥嵘曼衍,直接龙崖,界划东西,与风水相吞吐,势若竞天之虹。当夫日暖花明,风疏柳嚲,骚人墨客之行吟,野老山农之游玩,趾背相望,殆不可胜数。其下小艇大舸,轴轳千里。……堤之东西竖坊二,以为标识。其中夹建月映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