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戴宗问魏忠贤是谁,洛苏这才想起此界并无魏忠贤其人。
便向戴宗解释道:“魏忠贤呀,那可是太监中的顶尖人物,所谓‘天花板’呢,你可知晓什么叫天花板?”
见戴宗如懵懂稚童般连连摇头,洛苏微微一笑,伸出右手竖起大拇指,言道:
“便是如此之意。此人乃古代某一朝代之宦官,年少时因躲避债务而自行阉割入宫。初时,他谄媚奉承于某位权势熏天的大太监,得以成为一名妃嫔的膳食总管。其后,那位妃嫔诞下一子,而多年后,此子登上皇位......”
洛苏顺手抄起腰间悬挂的葫芦,轻启瓶塞,仰头灌下几口随身携带的冰镇果酒,润了润喉咙,接着讲述道:
“那魏忠贤亦随之得宠,升任司礼秉笔太监。皇帝疏于政事,这魏忠贤岂会错过良机?于是乎,他开始肆意弄权,铲除异己,打压忠臣良将,使得朝野上下一片混乱,朝政荒废不堪。其权势之盛,几近遮天蔽日,故而私下里有人尊称他为‘九千岁’!”
戴宗听后内心受到极大震动,一个宦官居然能够做到这般境界,实在令人惊叹不己,堪称宦官中的……天花板!如果换作是自己......
他急忙用力地摇了摇头,试图将这个大胆的念头抛出脑海,但"司礼秉笔太监"这几个字却始终在脑海中萦绕不去......
过了很长时间,戴宗似乎终于下定了决心,他战战兢兢、小心翼翼地开口问道:"苏...苏哥儿,那...那个魏忠贤最终结局如何呢?"
此时此刻,洛苏早己在旁边默默观察了戴宗许久,他对眼前这位如同变戏法一般脸色变幻不停的戴宗颇感兴趣。
当听到戴宗的问题时,洛苏并不急于回答,而是悠然自得地轻抿了一口果酒,然后朝着戴宗微微一笑,露出一排整齐而洁白的牙齿说道:
"后来呀,那位魏忠贤遭到新皇帝的诏令缉拿,惊恐万分之下选择了上吊自尽。"
话音刚落,只听得"扑通"一声响,原来是戴宗惊得从椅子上摔落在地。
戴宗狼狈地从地上爬起来,满脸惊愕之色仍未褪去。他望着洛苏,结结巴巴地说:“怎……怎会如此?”
洛苏看着戴宗这副模样,忍不住发出一阵清亮的笑声。
他的语气充满了感慨和深意,仿佛一个历经沧桑的智者一般说道:
“老戴啊,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更别提那些身处宫廷之中、地位卑微的太监们了!或许这魏忠贤,正是上一任皇帝蓄意留下来的......”
戴宗听闻此言,双眼猛地收缩,目光如炬地凝视着眼前这位年轻的少年,心中顿时升起十二分的警觉。
他暗自思忖道:“‘一朝天子一朝臣’,好一个精妙的比喻!苏哥儿,这话我可是记下了!”
洛苏微微颔首,表示认同戴宗的反应。毕竟,按照原著情节发展,并没有出现过戴宗这个人物形象。
而在《水浒传》这部作品中虽有其身影,但若将两者混淆起来,岂不是完全乱套了?喂喂喂!串台了啊!
此刻的他对于戴宗真实身份及来意一概不知,对方死皮赖脸地待在林府究竟仅仅是为了敛财,亦或隐藏着其他不可告人之目的呢?
面对如此复杂局面,洛苏决定稍稍敲打一下戴宗。
他要让对方明白,如今局势变幻莫测,朝局动荡不安。
倘若戴宗乃正德帝一方之人,那么大家自然可以算作同路人;
然而若是属于太上皇麾下势力,最好安守本分莫生事端,否则魏忠贤便是前车之鉴!
通过此番警告与暗示,洛苏希望能借此试探出戴宗真正立场及意图所在。
同时也向其传递出一个清晰信息——无论你站在哪边阵营都需谨慎行事切勿轻举妄动否则后果自负!
在这场权力斗争旋涡中每个人必须找准自身定位才能明哲保身甚至立于不败之地。
……
……
时光荏苒,距离敲打戴宗之事己逾一月有余,而盐商亦近乎被尽数查抄。
自楚家获赐洛苏所授制冰之术后,毅然决然地撤出其所有与盐业相关之产业。正因如此,于此番大规模清查之中,楚家非但毫发无损、安然脱身,相较往昔更是有所精进。
时值盛夏,酷热难耐,冰块需求旺盛,一时之间竟至供不应求之境。楚家旗下各制冰作坊皆忙碌异常,不堪重负。
幸得洛苏献策,楚家广纳因盐商遭抄没而失业之百姓,并将部分于制作及运输途中损毁之碎冰无偿赠予码头劳作之苦役,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