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然点了点头:“没在身边养大,关系确实不会很亲。”
“是啊,听说他上大学的学费,都是自己勤工俭学的,父母不给,说要养着弟弟。”
张翠芳愤愤不平。
“都是自己的孩子,小的要养,大的也得养啊,偏心偏到家了。”
“他老婆家里没有反对?”
“好像没有,他挺有上进心,工作不错,能赚到钱,对她也好,人长得也不差,女孩父母挺满意的。”
“两人扯了证,没有办酒席,男的家里一直不认女孩是儿媳妇。”
“他们在这里买了房,好像男方家里没去过,逢年过节都是去女方家里。”
木然感叹,邓明是真的喜欢他老婆,不然不会连家都不回。
“那他家里父母不会找过来?儿子不回家,不会担心吗?”
“没有,我听他邻居说,父母基本没打过电话,只有家里需要钱了,才会问他拿钱,他在外面死活不问。”
“啧,还有这样的父母,自己儿子都不管了。”
张翠芳连连摇头。
“我也是搞不懂,不过他离开那个家,也是一件好事。
不然以他父母的性子,怕是赚的钱自己一分存不到。”
那样的父母就是吸血鬼,吸他身上的血,养着小的。
一个不高兴,还是出气筒。
“我跟你说,这种家庭多着呢,只是男的比较少,多数都是女孩。”
“对。”
木然赞同。
工作的时候,遇到很多同事,说起家里,她们都不想回去。
因为她们就是家里的赚钱来源,一到用钱就找她们,什么都是为了儿子。
她是家里的独女,父母都宠爱她,体会不到她们的感受。
但是听她们说,心里替她们不平。
有些女孩被家里教的很听话,每个月留着一点生活费,其余全部打回家里。
她们早已被父母洗脑,觉得帮助弟弟是应该的,中途醒悟的太少了。
看到这样的女孩,她不知道该怎么形容自己的心情。
每个月舍不得花钱,衣服、化妆品从来不买,穿得是别人送的。
“不重男轻女的太少了。”
“是啊,说着一碗水端平,真正遇到了是做不到的,所以我不管男女只要一个。”
张翠芳只有一个儿子,当时的想法跟现在一样,怕两个孩子自己偏心。
还有一个原因,那时家里穷,担心养不起,只要了一个。
木然好奇地问。
“张姨,您要是生个女儿呢?会不会再要一个?”
“不会。”
张翠芳回答的干脆。
“我和老伴没有重男轻女的想法,不管男女都只想要一个。”
木然以前听她说过,她丈夫是个会享受生活的。
不想生第二个,还有其它原因,就是不想每天累死累活。
“邓明的老婆很少外出,除了上班买菜,碰到面的机会很少。
不过见过几次,瞧着是个好脾气好相处的。”
至于邓明......
“她男人我也没怎么接触,平时说话挺会来事的,邻里邻居关系不错。”
木然望着窗外:“嗯,还是小心一点,外出的时候多留个心眼。”
“你说得对,现在我们谁都不能相信。”
张翠芳想到刚才的事,对于和别人结伴,心里开始有一点抗拒了。
“这些药够用很长一段时间了,下午我们在去找什么。”
木然拿起清单看了看。
“找吃得,他们都出来了,食物很快就会没了。”
单子上写得是一些能储存时间长的。
压缩饼干、米、面、油、盐、糖、方便面、面条、包装好的食物等等。
“张姨,我们去大超市吧,那里面吃得多。”
“行啊,我听你的。”
张翠芳把收纳箱放到墙角放好,突然想起来。
“不行啊。”
木然很疑惑:“怎么了?”
“超市人多,地震的时候又是晚上,里面肯定有很多人,要是都被感染了,那就是一个丧尸集聚地啊。”
妈呀,想想那个画面,整个人浑身起鸡皮疙瘩。
“我觉得靠咱俩肯定不行,有命进没命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