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明刚到家门口,就看见堂屋半掩着一扇门。房子和自己离开时没有两样,只有些许的积雪好似在宣告着什么。
屋内的人好像是听到外面有人到来。半掩着的那扇门这时也“嘎吱”一声打开了。映入杨明眼帘的正是自己思念的母亲。
杨妈并不知道是杨明回来了,二虎和小梅回来时只和她说杨明在大城中给一个大掌柜的帮忙,没说杨明要回来。
杨妈眯着眼睛,聚焦着眼神,想要把来人看的清楚。杨明看到如此,心里一酸,这才过去两个多月,杨明感觉杨母的白发又多了几根。
杨明用尽全身的力气,也只是轻轻喊了一声:“娘!我回来了!”
杨母全身一颤,眯着的双眼也放松了下来,脸上挂着一抹微笑,非常惊诧的说道:“是明儿吗?你怎么回来了?”
屋内其他两人听到杨母说话后,也都起身走到门口看向外面。这两人正是杨父和杨立。
杨父抽着旱烟,脸上也是一阵诧异,随即便恢复正常。杨父走进院中打量起杨明,并没有说话。
杨母和杨立两人快步到杨明身边。杨立一个熊抱抱住杨明,拍了拍杨明后背,开心的说道:“你小子什么时候回来的,怎么不提前和我说。”
“王掌柜的说这段时间不忙,所以就让我回家看看。”杨明笑着解释道。
“好好好,回家好,在外面苦了你了!”杨母一脸心疼的说着。
“好了,娘,我们回屋说吧!”
随即杨明带着得意的面孔指着身后的牛车又说道:“车上的东西都是我给你们买的,还有这头牛,以后可以用它来种庄稼了!”
杨父这时也走到杨明身前,三人听到此话后都是一脸的震惊。这才不到三个月杨明就能买的起牛了?
杨父从震惊中恢复过来,随后有点担忧的说道:“明儿,你从小就聪明,不过不要把聪明劲用错地方了!”
杨明知道杨父怕自己做不正经勾当,怕自己有危险。
“爹,你们放心,这些都是正经工钱。你们不用担心。”
就这样,杨明三人将牛车上的东西搬到家中,杨父则将牛牵到院中。刚好杨明家院中有一个棚子,平常是放柴火的,现在当个牛棚也是绰绰有余。
堂屋内,众人围在一个烤炉中间。杨明将买的东西一件件掏出来,有给杨父买的烟丝、烟枪;有给杨母买的衣服和布匹;还有给杨立准备的成亲用品;最后就是买的鸡鱼肉蛋等等。
众人看着杨明为每个人准备的东西,脸上都是一阵脸红。没想到一家人现在要靠年纪最小的杨明。
杨立一脸的歉意,声音有点扭捏的说道:“哎,你这个做弟弟的如今给家里买了那么多东西,倒是我这个做哥哥的什么都没做!”
杨明看到众人都是一脸歉意,对着杨父杨母说着:“爹,娘,咱们以后的生活能过好一点了,应该高兴才是呀!”
杨明抱着杨立的肩膀语重心长的说道:“哥,你没有什么都没做呀!以后我不在的日子,咱爹咱娘还要靠你照顾呀!”
“娘,我想吃你做的饭了!”
…………………………
三个月后,离刘集镇大约三里的一个茶水亭。亭中的桌子上坐着四人正在停脚喝茶。这四人中,有一个须发皆白的老汉,看样子已经六十多岁了,不过老汉身材却很结实,两眼也透露着精光。还有两人一高一矮,一胖一瘦,看两人的模样,和老汉的面相有几分相似。
桌子上最后一位,是一位少年。少年一身整齐的灰袍,显着标致匀称。少年脸上虽稚嫩,但也是线条分明,两只眼睛闪着机敏的光。
这时,少年放下茶水碗,有点怀疑的口气询问面前三人:“老人家,还有两位大哥。南波郡在刘集镇东北方向我知道,往西北方向走确定是近路吗?不会越走越远吧!”
“你放心,这条路我送山货走了大半辈子,不会有错的!”
“你就把心放在肚子里吧,不会骗你的!”
“如果不是近路,那六个铜板就退给你!”
少年面前的三人相继说道。少年看三人脸色不像是骗人,而且这三人在镇中口碑也不错,是镇中有名的山货客。
少年点头称好后便又喝起了茶水。一刻钟后,少年看众人休息好了,便主动上前结了茶水钱。老汉看到后,面露笑容,也没说什么,只是牵着毛驴往西北方向走去。其余三人也都跟着。
那少年就是提前两个月出发去南波郡的杨明。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