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从918开始,让敌人血流成河 > 第15章 成立第二军

第15章 成立第二军

关东军在奉天城下,接连二三的失利,让鬼子的天皇再也忍不住开始过问起来。

鬼子上下更是群情激昂,基层军官要求严惩关东军司令本庄蘩,要求派更多的部队前往奉天,对华夏发动全面战争。

面对这些基层军官,害怕被天诛的鬼子内阁,连夜通过了特别军费,发布动员令,动员在乡军人归队,将原本不满编的17个常设师团全部增补满编。

损失如此惨重,本庄蘩还是成了背锅侠,

鬼子参谋部决定撤销本庄蘩关东军司令的职务,任命武藤信义即刻上任,并且派遣第三师团,第六师团,第十师团,第十四师团在满编之后,前往东北。

参谋部还严令驻高丽的第38混成旅团必须在24小时内到达奉天。

在国际上小鬼子满口不提对东三省的侵占,反而大肆宣扬鸭绿江铁路桥被炸的事,要严惩华夏。

各国为了自己的利益表面上,对鬼子进行了几句不痛不痒的谴责,在事实上是默认了鬼子对华夏的侵略。

花旗国为了保证自己的出口利益,拒绝向鬼子采取任何行动,当时的花旗国驻日大使甚至宣称:

“我们的利益在于本应在和平,公正,稳定和安全条件下保持一个强大,繁荣和富有生产力的国家。我们之间的相互贸易和其他关系应该在未来像过去一样蒸蒸日上”。

在华利益最大的英国,此刻根本不愿为了中国而制裁日本。时任约翰牛外交委员会委员的西蒙说:

“中国东北一两座城市的状况与英日两国的和谐关系相比实在是微不足道,大英帝国与日本帝国建立了长期友好而和平的关系。反对日本的立场,而无论这种反对是停在理论上还是落实于行动,我认为都不利于英国的利益”。

英国政府也认为:

“日本在满洲的行动将对英国的利益产生有益的影响”。所以,英国也不愿意因为制裁日本而破坏“良好”的英日关系。

当时的高卢鸡正全神贯注的注视着三德子的崛起,也不愿意同日本为敌,并且还向日本政府提供了八亿法郎的贷款,法国的军工企业还和日本签订了大批武器和装备的供应合同。

当时的波兰是最可恨的,为了牺牲中国,促使日本与苏联形成对峙,进而削弱宿敌苏联,不但不对日本加以制裁,反而异常热情的支持日本侵略中国。

9月23日,抗联广播站在早间新闻里,向全国播报了昨天的胜利,播报战功的时候,因为没发去商埠区统计具体的数字,只报了一个预估的数字,消灭了鬼子的一个炮兵联队。

让全国百姓都看到了,如今奉天城在抗联的领导下,团结一心顽强抵抗鬼子的侵略。

事实上鬼子的损失远远超过一个炮兵联队,当天就损失了一个重炮联队、一个野炮联队外加一个步兵联队,死伤超过5000人。

再加上三国领事的抗议,让全国百姓知道了,炮战的真实性。

随后几天鬼子损失惨重的照片出现在了各大报纸上,全国百姓都看到抗联打的鬼子死伤惨重。

播报完新闻后,广播台还采访了三位抗联的战士向全国百姓,讲述了这几天的守城经历。

三位战士也代表了如今抗联的士兵组成,一位是奉天警察大队的巡警,一位是奉天城的爱国学生,最后是一位建筑工人,

他们分别讲述了自己是如何参加的抗联,在这几天的战斗中做了什么?

同一天,常申凯在金陵发表公开讲话,阐明了他的对鬼子态度,他说:

"我国民此刻必须上下一致,先以公理对强权,以和平对野蛮,忍痛含愤,暂取逆来顺受态度,以待国际公理之判断。"

对于为何采取这一立场,他解释说:

"此刻暂且含忍,决非屈服,如至国际条约信义一律无效,和平绝望,到忍耐无可忍耐且不应忍耐之最后地步,则中央已有最后之决心与最后之准备,到时必领导全体国民,宁为玉碎,以四万万人之力量,保卫我民族生存与国家人格。"

总结以上两段话,常申凯的态度就是对鬼子的侵略行为采取暂不抵抗的态度(逆来顺受),等待国际联盟的裁决。如果裁决不成,那时候和平无望,咱们再奋起反抗,"以四万万人之力量,保卫我民族生存与国家人格。"

这种不抵抗的政策,全国百姓怎么会答应,尤其是抗联的坚守让国人明白不是打不过,而是他们不敢打不想打。

金陵政府的表现激怒了爱国青年学生,他们相继在北平,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