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从918开始,让敌人血流成河 > 第21章 残酷的炮战

第21章 残酷的炮战

“诸君,皇国兴废在此一举,拜托诸位了。”

其他的鬼子立马举起双手高喊:

“天闹卡黑、板载、板载、板载。”

凌晨五点鬼子重炮旅团首先开火,集中所有重炮攻击西门,北门一线堡垒。

通过旅顺传来的情报,抗联已经知道鬼子援兵都已经到位,奉天城内抗联战士早已枕戈待旦,随时准备应对鬼子的进攻。

为了对付鬼子的重炮旅团,除了安排第二军的战士前去侦查外,还在城内布置了声测阵列。

他从系统中购买了一百多个声测站,安装在外城区的各个高楼上,各声测哨间相距约100米,用有线电缆连接起来。

组织东北大学的学生建立计算中心,通过量取多个声测站接收声音的时间差,经过一系列计算得出火炮坐标。

声测阵列展开后正面宽度约2千米,对迫击炮侦察距离3~5千米,对加农炮、榴弹炮侦察距离15~20千米,定位精度约100-300米。

在鬼子大炮开炮的一瞬间,防空气球上的侦查员,就发现了鬼子开炮时发出的火光,打出黄色信号弹发出炮击警报。

看到警报抗联战士迅速进入各自的掩体躲避炮击。

同时炮兵指挥中心值班人员通过声测阵列,结合防空气球上的侦查员观察到的火光,迅速定位了鬼子的炮兵阵地,

接着通过电话网络通知到各个炮群,安排分散在城内各处的炮兵展开反击。

反击的主力就是射程22000米,德制150毫米加农炮,

每个炮群由三门150毫米加农炮组成,炮兵指挥中心会根据需要分配火力,组织单个炮群或者是多个炮群发动反击。

在收到命令后,各个炮群迅速撤除伪装,调整射击参数,将炮弹夹起装填入炮膛中,在向着目标开炮,整个过程不超过三分钟,

这半个多月来抗联炮兵,每天都有进行上百次的发射训练,这才做到了如此快的反应。

鬼子的三个重炮旅团都集中布置,在皇姑屯以西3公里的铁路线两侧,这样可以利用铁路线快速补给。

就在鬼子的炮兵正在卖力的装填炮弹时候,抗联的反击已经打到了他们头上,

首批216发150mm炮弹落在了鬼子的炮兵阵地上,50kg的炮弹炸开后,产生的弹片覆盖了50米的范围,爆炸中心点20米半径内的鬼子直接炸成碎末。

由于是仓促反击,射击精度并不高,并没有完全覆盖鬼子的炮兵阵地,在第一发炮弹落下后,防空气球上的侦查员迅速记录弹着点,汇报给炮兵指挥中心。

炮兵指挥中心根据弹着点迅速调整射击参数,所有炮群将根据修改后的参数进行全力射击。

鬼子炮兵指挥官反应也是非常迅速,此时调整炮兵阵地已经来不及,只有全力反击才有一线生机。

根据抗联炮兵开火时发出的火光,立即调整射击目标,向着城内的抗联炮兵阵地发起炮击。

双方都是重炮设置阵地很麻烦,炮兵阵地都是固定不变,

抗联炮兵阵地受限于城区面积,阵地与阵地之间间隔很小,但是有坚固的掩体,

鬼子炮兵阵地在野外,互相之间间隔都有五十米,只有用沙土构筑的野战阵地。

这就使的双方的炮战非常的残酷,这个时候的重炮都有护盾,如果不是直接命中大炮或者是堆积的炮弹,单靠炮弹的弹片是很难摧毁大炮。

而操作大炮的炮兵则是暴露在外,要顶着对方打过来的炮弹进行反击,极易遭到炮弹弹片的杀伤。

此时的鬼子炮兵还没有装备钢盔,这就导致其炮兵的伤亡,应该远远大于抗联炮兵。

而在实际的对射中,抗联这面的损失反而比鬼子大,这也训练不足导致的,毕竟鬼子都是两年以上的老兵,心理素质方面远超抗联。

鬼子航空队的轰炸也没有停下来,每架飞机带着几十枚小炸弹,丢向抗联的炮兵阵地。

在开始炮战后,残酷的对射,极其考验炮兵的心里素质,

不知道什么时候炮弹就会落在自己身上,分散的炮弹碎片,随时会让自己缺胳膊短,更别说平日里有说有笑的的战友,刚才还在搬运炮弹,一眨眼脑袋就被弹片削掉半个,倒在了自己身边。

很多炮弹都是带着血被塞进炮膛里面的。

这就让好多炮兵精神崩溃,好几个炮兵阵地都发生了哗变,被吓破胆的士兵丢下大炮逃离了阵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