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米的橡胶跑道,从橡胶跑道可以直达圆形广场,沿着橡胶跑道到圆形广场,又是一栋框架楼,顺着食堂后面这条大路走,在框架楼后方的不远处是唯一的院系楼——萧山信息楼,信息楼路对面则是一个简陋的露天篮球场地,别的就再没有了。
而且校门口在山脚,正对校门的直达教学楼的爬梯还在建设中,从校门口上山的这条蜿蜒路也没修,只是浅浅地铺了一层砂石。
再加上周围的空旷,这些仅有的建筑在这座有树但依然光秃的山上显得有些突兀,处处透露着荒凉。学生们也本着儿不嫌母丑,到了学校就是家的原则,硬是自发地在上面走出了一条条蜿蜒的小道。
而李梅她们这栋位于框架图书馆后方两百米下坡的宿舍楼是不属于学校的,这栋楼是一个已经荒弃的中学的宿舍楼,为了管理学生,学校沿路用围栏把这栋楼跟这个中学分隔开,使得这栋楼似乎才是学校的一部分,这段路显然也没修,而且是名副其实的土路。
除此之外,化生系做实验也是跑到这个荒弃中学的实验楼去做。
真的不好再多说什么,只能说学校还在建设中,一切都会变好的。
不过这个校区还是有优点的,最明显的就是住宿,每个宿舍都是六人间的,是那种上床下桌的构造,所以人均一张床、一张书桌、一个凳子、一个衣柜,每个宿舍都配备了小阳台、梳洗台和卫生间,虽然这些是普通大学的基本配备,但相较于学校的其他两个老校区,宿舍依然是上下床,拥挤不说,洗漱、上卫生间都不方便,要跑到宿舍外面去解决,北大荒真的是好太多了。
记得刚开学的时候,本来说是大伯开车送李梅来报到的,顺便带上大妈也去看看李梅的大学。可到来接的时候就换成了大伯的一个朋友开自己的车来接,副驾驶坐着大伯,后座也没有大妈的身影,一问才知大妈不去了,开他朋友的车去要宽敞些,放行李也好放,因为行李太多,爸妈还被大伯数落,说到了那里可以买呀,不用什么都给她带。话是这么说,但还是都给搬上了后备箱,塞得满满的。
于是,加上爸妈,五个人就这样出发了。
一路上,李梅都无暇顾及一路的风景,心中充满了忐忑。
三个多小时后,到达目的地,可因为导航的问题,到的是位于市中心的本部校区,恰逢市区道路整修,周围又都是一些破败不堪的老房子,根本没有一点城市的样子,还没进校门,李梅就想哭了,有种不想读的冲动,想回去接着复读。
而且学校还位于闹市区,想到了高中,想到了一些不好回忆,一些排斥的情愫直冲心门,李梅眼眶瞬间打满了泪水,想着这个大学不读也罢。
好在只是虚惊一场,问了校门口的门卫,才知道来错地方了,李梅所在的院系是在郊区的一个镇上,离这大概还有二三十分钟的车程。
于是,开车的那个叔叔只好重新导航向目的地进发。
李梅这才稍微放松了下来,一路的山河秀丽、绿树红英也让李梅紧锁的眉头慢慢舒展开来,心情也好了很多。
到了镇上,因为是开发区的缘故,道路都规划的很好,也有高楼耸立,更重要的是给人一种干净、整洁、静谧的舒适感。
李梅觉得自己又活过来了,这才符合自己的心境。
可到了山脚的校门口,看到眼前的学校是这副情景,李梅多少有些震惊,但真的比刚才的校区好太多了,好歹是在山上,有种静修的感觉。
顺着弯曲上山路,一路行驶,来到了三栋宿舍楼下的这个露天迷你停车场,所有新生都在这里报到,五个人分配了行李,拿着大包小包的物件,来到了计科系的报到处,弄好一切后,由一个学长带着去宿舍,本以为是这三栋中的一栋,没想到还要走一段路。
于是,跟随学长的脚步,一行人经过了三栋宿舍、食堂、橡胶跑道、圆形广场、框架图书馆、土路,这才来到了d栋宿舍楼。
快到宿舍楼的时候,有几个人看到李梅手里端着个稍大点的不锈钢盆,都投来了嘲笑的目光。
其中一个人说道,哈哈哈,端那么个盆,是用来洗澡的吧。
另一个人说道,她应该是知道这栋楼经常停水吧。
……
几人说的话多少令李梅有了一丝丝丢人的感觉,更多的是不解,这盆,用来洗衣服结实耐用呀。
要说最惨的还是大伯的这个朋友,手上帮忙拎的是一个装着铺盖的尿素袋,身上穿的又是衬衫、西裤、皮鞋,这种违和感让李梅多少觉得有些抱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