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属赵高有关,您死后,赵高威胁李斯篡改遗诏,逼死扶苏,立胡亥为皇帝,又腰斩了李斯,最终导致秦朝二世而亡。】
这些天跟着天幕学保持心情愉悦精神状态稳定,这还是嬴政第一次这么想弄死一个人。底下的人战战兢兢,一下子跪倒了一大片。尤其是赵高,吓得哆哆嗦嗦求饶都出不了声。没在场的胡亥跌倒在地上,在想跑的时候就被附近的人控制住。
“来人,把赵高拖下去,腰斩!公子胡亥,贬为庶人,流放。至于李斯,结束之后跟朕离开……”
李斯心里明白,嬴政这是给自己留了一个机会,这都得多亏上面说的是“威胁”是“被迫”,最后自己也没有什么好下场才让陛下起了怜悯之心,让自己以后还能为大秦发光发热。
“官职的安排,众卿写成文书交上来。”嬴政又把正事吩咐了下去。
西汉.景帝时期
刘彻充分沐浴在了老父亲慈爱与赞赏的目光里,刘启当年削藩,却引发了“七国之乱”,没想到这困境被他儿子破解了,他当然不会吝惜夸奖。
“彘儿啊,父皇对你的做法很是高兴啊,你想要什么奖励吗?”刘启问。
“儿臣只有一个愿望,父皇不要再叫儿臣彘儿了,行不行?”刘彻瘪瘪嘴,都怪上次的科普,他父皇从这个名字中得到了无数的乐趣,天天用这个逗他。
“这个……父皇尽量哈”刘启含糊过去,他这不是叫顺口了吗。
西汉.武帝时期
没错啊,他打的就是这个主意,推恩令也推行了几年了,眼见得这些王国的势力是越来越小,他怎么不高兴呢?
就算这事拿到明面上来说,也是他占理。
不过后世这群学生也真的会“学以致用”啊,引得他都忍不住的想笑。
隋.文帝时期
杨坚回想了一下,自己所设立的不就正是这三省六部制吗?看来这个分权方法管用。
“将治理国家之法用到班级管理上,朕很赞同”他大儿子估计是没这举一反三的能力了,他还是多关注关注他的二儿子吧。
唐.太宗时期
李世民常常给官位较低的官员宰相名号,扩大了任用宰相的范围,防的是什么?不就是这个权力过大导致分裂吗?
他设了政事堂,各个宰相在此处商议国事,又提高了工作效率,简直完美,李世民对自己的做法深以为然。
明
“朕设立锦衣卫,有错吗?朕不过是想监督官员防止他们以权谋私?朕废丞相,也是为了防止有人专权,朕认为,朕所做,无误。”
活在锦衣卫阴影之下的百官:……
“不过老四你小子,还挺会偷懒啊,还设这个内阁给你办事。”解释了一番自己的良苦用心,朱元璋又勉勉强强夸了夸朱棣。
“但是,有一个问题,朕当时明明白白地规定了说不让太监识字,你哪个好子孙让司礼监给你批奏折?!”朱元璋板着脸又问。
朱棣欲哭无泪,他怎么知道啊,朱标给了他一个爱莫能助的眼神,朱棣就知道自己等一会这个挨打估计少不了,几天来自己爹看自己一直不爽,都是大哥拦着,这次是找不到理由了。
清.雍正时期
“朕设军机处,初掌管军事,现在确实是朕之左膀右臂”雍正没什么好反驳的,设立军机处的一大好处就是集权,同样也能帮他处理这冗杂的事务,他很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