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模拟成真,我曾俯视万古岁月? > 236.第233章 224试问天上仙人,我陆沉一生可否精彩?(结束篇下)

236.第233章 224试问天上仙人,我陆沉一生可否精彩?(结束篇下)

日可比,每个人的心中都藏着各自的思量。

昔日与燕国为敌的乾元,以及最早倒戈的大楚,如今在它们的京都,皆有燕国的驻军。

而这些驻军的军费,皆由这两国承担。

燕王并未对两国的王族痛下杀手,而是选择将他们迁出,连同其大族内的成百上千人口,一同重新受封于新的土地。

燕王仁慈之名虽著,却绝非愚钝之辈。

燕国的文字和钱币被推行至各地,私塾的教本,也皆由燕国统一撰写。

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

这一切变革,明面上在润物细无声,悄然无声中开始,背后却又如雷霆暴雨般迅猛推进。

仿佛燕国早已为此磨刀霍霍多年,只待时机成熟,便一举实现其统一大业。

周锦瑜与拓拔宏宴,虽名义上仍为诸国君主,但实际上早已丧失实权。

因此,他们之间并无交好之必要。

反而,若过于亲近,可能会招致燕王之猜疑,为自身引来祸端。

此刻,北风与大庆的人,在凉亭之中汇聚一堂。

一波人马,错落有致地下山而去。

同时下山之人,有人驻足,有人慢慢而下。

谢穆目送韩国队伍远去,转而凝视终南山那斑斓的秋色,心中涌动着复杂的思绪。

这些各国大人物的命运,或者他们这亭中一群人的去留。

乃至整个天下的未来走向。

似乎都与一个人相关。

……

……

终南山,活死人墓!

杨素手中提了满满一筐柿子,一筐石榴,小心翼翼地轻轻放在门口。

用着道袍袖子,拭去头上的汗水。

敲响了古墓的大门,声音带着敬意和亲切喊道:

“师伯,柿子和石榴熟了!”

“我和师兄师弟们,摘了些,就放在门口了。”

杨素看着筐中红艳艳的柿子和石榴,眼中有着欣喜。

每年这个时节,他都会给师伯送来。

师伯必然高兴。

杨素从筐中拿了一个石榴。

等待多时,墓中却毫无动静。

杨素有点疑惑,又唤了几声,平常师伯总会及时回应。

今日却为何这般沉寂?

一股不祥的预感在杨素心中升腾,杨素心中一紧。

连忙推开古墓的大门,急匆匆的冲进古墓之中。

在古墓左室的打坐床榻上,坐着一个面容苍白的老者,盘腿而坐。

头深深地低垂着!

杨素颤抖着伸出手去探老者的鼻息,只感觉老者浑身冰凉。

“啪!”

石榴滚落在地!

“师伯!”

他看着眼前的一幕,心中涌起的悲痛让他再也无力支撑,跪倒在地,声音哽咽地喊道:

“师伯!”

眼中全是全是泪水。

刘金蟾闻此噩耗,顿觉天旋地转,身形踉跄欲倒。

三名弟子见状,连忙上前搀扶住他,颤颤巍巍地步入了活死人墓室之中。

室内,终南七子已然跪伏在地,面色悲怆,哭泣之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

刘金蟾的目光落在床榻上那位垂垂老矣的弟子身上,视线模糊,热泪夺眶而出。

“神洲啊!”

刘金蟾终于无法抑制内心的悲痛,声泪俱下,哀痛欲绝。

他一生未娶,将陆羽和陆沉二人视如己出。

然而如今,二人却都已离他而去,只留下他孤寡一人,在这世间踽踽独行。

待终南七子与刘金蟾稍稍收拾心情,杨素仍沉浸在自责之中,懊悔自己未能早点发现异样。

转眼间已是第二天清晨。

刘金蟾在打扫遗物时,陆沉手边有三份早已准备好三封信件。

一份是寄给父母的家书,一份是给燕王府的遗诏。

而最后一封,则是留给刘金蟾的。

刘金蟾连忙打开那封给自己的遗书,只见上面简短地写。

“师尊亲启!”

“师尊无需悲伤,老五也无需自责。”

“解开昔日旧枷锁,方知今日是真我。”

“从此天高地阔,任我自在纵横。”

“陆沉快哉!”

刘金蟾凝视着手中的信件,泪水不禁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