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语气坚定地说:“机会?你己经浪费了太多机会。为了百姓的利益,我们不得不将你处死!”
说完,郭子和毅然决然地宣布了判决。
接着,郭子和带领着这十八名勇士打开粮仓,将粮食分发给穷苦的百姓,赈济贫民。
百姓们欢呼雀跃,对郭子和等人感激涕零。
郭子和看着百姓们的笑容,心中充满了欣慰。
随后,郭子和目光坚定,高声宣布:“今日起,我郭子和自称永乐王,建立年号为丑平!”他的声音铿锵有力,回荡在整个军营。
郭子和转身,面对自己的弟弟们,他庄重地说:“郭子政,我任命你为尚书令;郭子端、郭子升,你们分别担任左右仆射。愿我们兄弟齐心协力,共同闯出一片天地!”他的眼神中充满了信任和期待。
接着,郭子和挥舞着手中的马鞭,指向前方,激昂地喊道:“众将士听令!随我率领两千骑兵,割据一方,建功立业!”他的话语激发了士兵们的斗志,他们高举武器,发出了震耳欲聋的欢呼声。
然而,面对突厥的强大压力和唐朝李渊的崛起,郭子和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郭子和站在营帐外,凝望着远方,心中涌起一股无尽的忧虑。
他意识到,单凭自己的力量,难以在这片乱世中立足。
突厥人的铁骑肆虐着中原大地,他们的强大让人不寒而栗;而李渊的势力则如日中天,其崛起之势无人能挡,他们的存在让郭子和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
一天,郭子和召集了他的将领们,讨论未来的方向。
郭子端站起身来,慷慨激昂地说道:“主公,如今群雄并起,我们应该继续与他们对抗,争夺天下霸权!”他的声音充满了豪情壮志。
潘羽则摇摇头,提出不同的意见:“主公,我认为与突厥结盟才是明智之举。借助突厥的力量,我们可以更容易地扩张势力。”他的语气中透露出对权力的渴望。
郭子和沉默地听着,心中却有着自己的打算。
他的眼神坚定而沉着,似乎早己有了答案。
终于,郭子和缓缓开口说道:“各位将领,你们的意见我都己经认真考虑过了。然而,在这乱世之中,我认为我们需要寻找一条更加稳妥的道路。”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我决定归顺唐朝,与李渊陛下共同努力,实现天下太平。”
他的话语一出,营帐内顿时陷入了沉默。
将领们面面相觑,眼神中透露出惊讶和疑惑。
郭子和微笑着解释道:“李渊陛下乃是有德之君,他的势力日益壮大,而我们若继续与群雄对抗,只会消耗自身的力量。与突厥结盟,则是与虎谋皮,突厥人的野心不容小觑。归顺唐朝,不仅可以为我们的士兵争取到更好的未来,也可以为百姓带来安宁。”
郭子和的话语掷地有声,让将领们开始重新思考起未来的方向。
经过一番热议,将领们渐渐理解了郭子和的决策,纷纷表示愿意跟随他归顺唐朝。
郭子和望着众人,心中涌起一股豪情。
他知道,这是一个艰难的决定,但也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郭子和目光坚定,他深知这个决定关系到他和他的军队的未来。
他决定派出使者,向李渊表达自己愿意归顺的意愿。
郭子和找来了一位忠诚且能言善辩的使者,对他说道:“你此次前去,肩负着我们所有人的期望。你要将我的诚意传达给李渊陛下,让他明白我归顺的诚意。”
使者恭敬地接过书信,眼神坚定地说道:“主公放心,我一定不辱使命!”
不久后,使者带着郭子和的书信抵达了李渊的营地。
他恭敬地将书信递给了李渊,然后静静地等待着李渊的回应。
李渊接过书信,仔细地阅读着郭子和的字迹。
他感受到了郭子和的诚意和决心,心中不禁一动。
他明白,郭子和的归顺对于他的统一大业将是一个巨大的助力。
李渊抬起头来,微笑着对使者说道:“你的主公郭子和有此决心,实乃我大唐之幸。我决定接受他的归顺,并会以礼相待。”
使者听后,心中欢喜不己,连忙跪地谢恩。
不久后,郭子和亲自率领军队来到李渊的营地。
他的军队军纪严明,军容整肃,一路上旌旗招展,鼓角喧天,好不威风。
郭子和本人则身披铠甲,胯下骏马,一脸的意气风发。
到了李渊的营地前,郭子和翻身下马,单膝跪地,双手抱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