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心事,整天抽烟,而且回来也没有在楼梯口就叫她说我回来了,就好像的钟停摆了。沈晓晓问他,他老说没事,叫她不要多想。
这一天,是十一月十八号,沈晓晓记得很清楚,因为她今天有二喜,可叹的是这一喜是助她事业更上一层楼,因为她班的学生在期中竟赛中平均分和及格率均全镇第一,尖子生占比全镇第一,她抱揽了前十名中的6个,其中第一和第二名都来自于她们班。校长在工作会议上说,从这次六年英语的考试情况上看,我们学校也可以是一骑绝尘的,在校长会上我心花怒放,好话听了一箩筐,现在大家都听听,期末考继续努力。二喜却是张强在沈晓晓的一大欺骗,也让她向苦难人生又迈进一步。
刚从会议室出来,张强就来电话,问她什么时候下班,有天大的喜事告诉她。沈晓晓下班就赶回去了,刚进家门,张强迎了出来,语气有点急促又有点紧张,也带了点希望。沈晓晓没太注意这些,她一心只想知道有什么好事让张强这么急。张强告诉沈晓晓,他单位的老班长过小半年要退休了,张强资历和学历是可以顶上班长这个职位,的,到时领些小工程,一年也能挣上一些钱,他已经找人说好了,现在需要送些活动经费,这事就成了。张强告诉沈晓晓,经费要38000元,他最近凑了一万多,还差28000元,需要沈晓晓帮忙想办法,这事比较急,两三天要办好。张强规划了一个很好的计划,拿到职位后怎样领工程,能挣多少钱,顺利的话他们欠的钱不用几年就还上了。
沈晓晓是真的很傻,她根本没想过有没有这事,一心就想着怎样快速挣钱还债,想都没想去求证事件的真假,她低估了张强人性的劣,正如后来张强所说我活着就行,你们生死与我何干。沈晓晓的工资每个月都按时还给廷哥了,这种事又不能随便说,钱从所处来呢,她一筹莫展。张强出了个主意,找沈母借,这是正事,她会支持的,何况办成后前面的也能很快还上,这是一举两得的事,有什么不好。沈晓晓有些犹豫,她了解沈母,上次的还没还,又提要借,沈母有那么好说话吗?
沈晓晓没敢自己去找沈母,她跟张强说,让他自己去找沈母说,她会配合,自已实在没勇气去找沈母。第二天,张强去了沈家,也不知他是怎么跟沈母说的,或者张强嘴甜能说,沈母问过沈晓晓后同意借钱,并让驶强第二天去拿钱。到此为止,大事落定,沈晓晓心情很好,她好像看到了美好的将来,家庭美满,夫贤字孝,幸福在向她招手。这可怜的女人,根本没有发觉,她越陷越深了,所有借款均出自她手,来自她的亲朋,张强只出一张嘴,天崩时死的只有她。
第十三章旅游感悟
农忙假到了,学校放假,学校组织去厦门旅游,两天一夜。沈晓晓平时比较宅,难得出门,这次也参与了。在厦门,沈晓晓登上了山顶,站在海中间,迎着海风,听导游讲述革命先烈的光辉事迹,她豁然开朗,生活有困境,但比起先烈们算得了什么,现在的困难也只是一点阴云,终究会在阳光下散去,她实在无需整天活在阴影里。
从厦门回来,沈晓晓心境大变,她不再执着于一事一物,凡事看全面,从大处着想,在工作上投入大量精力,不再围着张强打转,她过得忙碌且充实。由于沈晓晓为人不计较,对同事之间能帮则帮,工作上能者多劳,虽然是个小刺头,沈晓晓通常有话直话说有事论事,学校领导对她又爱又怕,爱她像指挥棒,指哪打哪,(指工作上除六年数学,其余都没问题)又怕她那炮仗嘴,就怕有时被噎死,防不胜防,既要用她又防她那漏风嘴,很是矛盾。
既然看开了,沈晓晓就恢复了朋友交际,周末去逛街,偶尔跟朋友吃个饭,当然是低消费,借着外债心再大也不敢乱来。猪朋狗友群魔乱舞,晓晓姐回来了,隔三差五就去她家(指沈家)吃饭,一人贡献一个菜,小桌子摆得满满的,当然这些张强很少参与,他忙着,说是挣钱,又有新项目,没时间。沈晓晓懒得过问也不想过问,问了张强也未必会说实话,不如少操心。
沈晓晓错了,她的信任并没有换来张强的清醒与理智,他越陷越深,有些明显的骗局也踩进去,他赌得大输得多,欠了很多。很快他就顶不住了,要债的电话响个不停,他借的都是短期的,没还上债主追着他要。
当然,张强的事沈晓晓完全不知情,她不知道张强输了很多钱,更不知张强满着她私下找沈母借了一万,还借了不少高利贷,越陷越深了,已经很难回头了,她对人生还是充满希望的。
第十四章再次退让
这天,沈晓晓回到家,难得张强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