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沈晓晓能帮他找1500块先下烟么。沈晓晓给了,是从沈父的工资卡上取的钱,张强很高兴,破天荒的陪沈晓晓聊了一会,给她编织了一个美好的未来。
在外大半年的沈家父母回来了,沈晓晓把工资卡还给沈父,这大半年,她总共花了3600元,给张强1500,没还回来,评小高共计1000多,生活费1100多。听到沈晓晓花了3600元,沈母当场发作,大声质问她,为什么花了这么多,又骗家里的钱,钱花哪去了,沈母蹦溃大哭起来,沈父叹了口气,安慰沈母,花了就花了,没什么,又对沈晓晓说,花了就算了,以后省点。沈晓晓很难过,评小高花的没办法,张强说烟卖了还上的也没还,她实在不知怎样面对沈家父母,确实她把钱给张强了,无可狡辩。
第二天,她打电话给张强,问他能先把那1500还上吗,张强向沈晓晓诉苦,说他有多艰难,外面的日子多不容易。这个冷心冷肝冷肺的人,他丝亳没有想过沈晓晓的难,又把这笔钱推给了她。
接下来的日子可不好过,沈母每天都要哭上几回,又怪沈父把工资卡给沈晓晓,不给的话就不会损失这么多,每天都会找沈晓晓要钱,经常和沈父吵架,睌上睡觉。总哭。
第二十四章搬出沈家
沈晓晓要搬去学校住了,她实在无法面对沈母的悲伤,又找不出钱来给沈母,只能搬走。她跟校长说明了情况,校长二话不说同意了,跟她同宿舍的飞飞则搬去另一个宿舍,把地方腾给她,至此,沈晓晓连娘家也回不了了,真真是孤身一人,随波逐流了。
沈晓晓开始了长达4年的住校生涯,每天早早就起了,去巡教室,观察学生自学,煮上早餐,为几位远来的同事提供方便。因为住校,沈晓晓的时间充足起来,班里的学生本来在她面前就很乖巧,现在更是自觉,在她的带领下,班级学习风气很好,早上书声朗朗,中午自已刷题,不久,竟然不需她去,她带的两个班自觉组织,值日生管理,沈晓晓清闲了很多。校长说她施了魔法,学生眼里只有晓晓老师,发动全校老师向她学习管理经验。沈晓晓平淡的说,我只是把我的所有,也是仅有都给了工作而已。是啊,沈晓晓无家,无子女,无人牵挂,也只有学生了,办公室悄然无声,大家都不敢吭声。沈晓晓意识到说错话了,连忙补救,笑笑说,其实管理学生就是要养成习惯,恩威并济,宽严结合,我住校,时刻关注他们,他们很难逃出我的视线,所以一段时间后大家就习惯了,自动自觉,就像饿了要吃饭,自然就好,个别吃零食了在大部分饿了的学生冷眼下也不敢。不过这需要时间,不易做到。办公室这才恢复了声音,沈晓晓偷偷松了口气,是啊,自已的痛怎能让别人也难受呢,更何况她们已经对沈晓晓很宽容了。
二姐沈娟娟打电话给沈晓晓,问了她的近况,她无奈的叹了叹气,她们夫妻现在也难,在家种了平菇卖,没有销量,日子也不好过,帮不了沈晓晓。沈娟娟迟疑了一下,还是开口说,实在不行还是回去住,没经济怎么过下去,沈父没生气,沈母这两天已经不吵了,有些后悔没拦沈晓晓搬出去。沈晓晓停了一下才跟沈娟娟说,我后悔的事很多,但搬出来没有后悔,自己不是生气,是实在无法面对沈母,她自己犯的错,只能自己受着,不能再连累父母了。
学校的生活忙碌而单一,上班下班。学校看门的辞职不干了,没找到人,校长问沈晓晓早上七点能不能开校门,这样值日老师就不需要大清早赶到学校。沈晓晓痛快的答应下来,她住校,学校给她方便,她也应该尽尽心才是。于是,沈晓晓每日多了一个开门的任务。
一个年轻的女教师,长期单身住校,难免招惹一些不怀好意的社会人士,现在看校的不来了,那些人胆子大了起来,在围墙外吹口哨,往里面扔石子,沈晓晓淡然处之,她所经受的,哪是这些小打小闹能比的了的。
过了不久,同事漫姐夫妇睌上住到学校里,她们是本地的,沈晓晓明白,漫姐是为了陪她才来的,必竟有个男的,那些人也没那么放肆。漫姐老公人很好,包揽了所有力气活,扛米扛煤气,周未买菜做饭,从无怨言,夫妇二人没把沈晓晓当外人,常常弄些好吃的给她补身体,沈晓晓太瘦了,吹口气都能倒。
沈晓晓失去了很多,包括亲情,友情,家庭。她似一个孤独的游魂独自生活。近一年来,父母,姐妹,夫妻,朋友,人情冷暖,沈晓晓都体会到了。唯有在学校中,她真切的感觉到一丝暖,玉姐,漫姐,碧瑶,飞飞,小蔡都在方方面面,明里暗里帮她,让她冰冷的心破开了丝丝缝隙。只是可惜,这丝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