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他的威望,还能趁机在李承乾身上泼污水,狠狠打击这个即将被封为太子的皇长子。如果运气好的话,甚至可以将他击倒,从而扶持其他皇子上位。这对五姓七望来说,可谓是一举数得。
崔氏的一位老者轻抚胡须,缓缓说道:“依我看,王家此次是想借题发挥,给李世民一个下马威。”
另一人附和道:“没错,他们这是在试探李世民的底线。如果我们趁机附和,说不定还能捞到一些好处。”
“但是,我们也不能轻举妄动。毕竟,李世民刚刚登基,根基未稳。我们还是要谨慎行事,以免引火烧身。”一位谨慎的世家子弟提醒道。
“哼,李世民算什么?他不过是靠着运气才坐上了皇位。我们五姓七望才是大唐的根基,没有我们的支持,他这个皇帝能坐得稳吗?我们也可以借机讽刺一下李世民的用人不淑和兄弟阋墙”清河崔氏的一位青年才俊不屑地说道。
“话虽如此,但我们也不能太过张狂。毕竟,李世民身边还有一些能人。我们还是要小心应对,以免被他们抓住把柄。”另一位世家子弟提醒道。
“这个自然。我们可以先观望一段时间,看看李世民的反应。如果他识相的话,我们就给他一个台阶下。如果他不识相,我们再采取行动也不迟。”清河崔氏的一位老者说道。
“我崔家愿与各位一同上疏。”清河崔氏的话事人表态后,其他几家也纷纷附和。
“哼,一群胆小鬼。”王琼心中暗骂,脸上却不动声色。
“既然如此,那此事就这么定了。只是这奏折由谁来牵头呢?”郑家家主开口道。
众人顿时沉默下来,都不想当这个出头鸟。
王琼见状,心中暗喜,正要说话,却被崔家话事人抢了先。
“不如就由王家来吧,毕竟王琼你刚才说得头头是道。”崔家话事人笑着看向王琼。
王琼心中一惊,没想到崔家会来这一手。他刚想推辞,却看到其他几家都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王琼咬咬牙,答应下来。心中却盘算着如何把责任推给其他人。
只好借机说到:“王家体量小朝堂之上没有几个可用之人,不如崔家门生遍及朝野,依我看崔家实力最强,我王家愿为崔家打头阵,但主导之人非崔家莫属啊,各位意下如何?”
五姓七望的其余家族也纷纷望向崔家话事人。
“那就恭敬不如从命了。”崔家话事人得意地回应道。众人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随即大家对细节进行了商议,他们决定先按兵不动,等待时机成熟后再采取行动。
此时的长安天空中慢慢变的乌云遍布,雷声赫然,被乌云笼罩的城内气息压抑。在城内的百姓感谢秋雨驱散了多日的烦躁闷热,但压抑的气息又让人惶恐不安。
正即乱世之秋,各大世家大族纷纷站队,为了自身利益不择手段。而李世民刚刚登基,根基未稳,面对五姓七望的联合施压,他又将如何应对呢?
......
在太极殿内,李世民正与群臣商议国事。突然,一道闪电划过天空,紧接着便是一阵沉闷的雷声。李世民心中一震,他知道,这是上天在向他警示。于是他开始思虑是那方面的问题,直到群臣有人汇报今年的秋收成果才猛然一惊,然后不动声色的掩饰过去,只有房玄龄和长孙无忌看了出来,但却识趣的没有说话,留给李世民独自思考的时间。
次日城内谣言密布,但所有问题都指向了李世民的新政策。再五姓七望的有心宣传下,城内游侠、地痞流氓纷纷响应,读书人也纷纷宣传,被误导的百姓则叫骂李世民不懂农事,大臣也都是滥竽充数之辈。长此以往的颁布不合时宜的政策得为不正祸及天下,对李世民的威望造成了巨大的打击,也导致一些有志之士公开文章咒骂李世民,一时间长安城内流言四起。
次日,长安城内谣言密布,各种不利于李世民新政策的言论迅速传播开来。这些谣言在五姓七望的有心宣传下,如同病毒一般迅速扩散,不仅游侠、地痞流氓纷纷响应,连非五姓七望得读书人也被误导,加入了宣传的行列。
一些不明真相的百姓被谣言所迷惑,开始叫骂李世民不懂农事,认为他颁布的政策不合时宜,会给天下带来灾难,刚刚经历完渭水之盟的百姓唯恐战争再起,天下大乱。更有甚者,一些有志之士竟然公开在文章中咒骂李世民,讽刺得为不正,终究会祸及天下,一时间长安城内流言蜚语四起,人心惶惶。
在长安的大街上,人们交头接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