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将竹子劈开,再修成一根根粗细相等的竹条。
“竹条有了,但还是要给打薄一点。”苏然开处理起竹条。
有了柔软还有韧性的竹条后,苏然便开始给竹篓起底,接着编制。
苏然手法娴熟,看上去就像经常编,不到半小时,一个竹篓就编好了。
“之前我给胖达编了个小的,这次又重新编了个大的,比先前我用的那个老竹篓还大不少,能装更多的东西。”
背在身后的竹篓很贴合,肩带也压在肩上也不勒,很舒服。
其实编竹篓也算是个技术活,至少对于刚编织的新手来说很复杂。
可能是因为觉得苏然编的太容易了,就让观众们也认为这要是自己上也能编的非常漂亮。
“竹篓而已,有啥技术含量?我上我也行。”
“确实,这种竹篓,我最多五十要了,几千当我傻子啊?”
先前苏然说要让这些竹子的价值提高到至少几千块。
可一个竹篓子可是不值这么多钱的。
苏然把剩下的竹子拿在了手里,欣然笑道:“你们说的没错,竹篓再怎么编出花来,也许都不值钱,但竹伞就不同了。”
李杨超因为家庭的缘故,觉得这点主播说的没错,他在键盘上敲击道:“不少竹伞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一般人不见得会,就算是老手有时候也不一定能一次就编好。”
“真的假的?”有观众问。
屏幕后头的李杨超呵呵一笑,将自己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爷爷给搬了出来:“我爷爷就是老家那边专门做竹伞的非遗传承人。”
“他老人家做竹伞几乎要用到很多工具才能把伞做好。像主播你啥工具都没有,徒手做的话根本就不可能。”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