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穿成农家老妇,卖豆腐还债致富 > 第330章 粮食可以当工钱

第330章 粮食可以当工钱

薛满仓早就安排好了,答道,“娘,我路过豆腐坊的时候,让他们收拾收拾,我明天再跟着几个车队的人去接。”

郑晴琅见儿子安排好了,也就不再多话,跟着车队一同去了作坊那边,盯着大家伙把车上的东西放进作坊的仓库里头。

一边看着大家搬东西,她一边好奇问道,“你这次从江南买的都是些什么,我怎么看着像是粮食?”

薛满仓含蓄得点点头,小声得答道,“确实是粮食,不过不是新粮,是去年的陈粮。”

接着,他便用难掩兴奋的语气开始讲说自己的买粮经历。

原来,他七月份带着车队出发去江南一带贩货,到得那边时,正好碰上那里夏收。

江南是有名的鱼米之乡,水土气候极适合水稻生长,碰巧这几年也是风调雨顺,所以年年丰收,新粮收上来,陈粮还占着家中大半的粮仓。

于是,那里的人家怕陈粮压掉了囤底,撑倒了仓墙,干脆尽数搬了出来,减价成交,给新粮腾地。

薛满仓见着,就跟老鼠进了米缸一样,贩货得来的银子半数都买了这些稀烂贱价的陈粮,后面见部分农夫对自己的带过来的豆豉、腐乳等有兴趣,干脆以物易物,痛痛快快换了十来车的陈粮。

“娘,你是不知道,那一石细米,一石白麦,在咱们这,一两银子打上,去到那里,新粮贵些,卖个七八钱银子,陈粮就夸张了,四钱银子都不用。还有,荞麦、大豆、杂粮啥的,二钱银子一石。”

“我当时就想呀,怪不得人家要当粮商了,在江南低价买,到了咱这个地界,翻个一倍都卖得,特别是今年遇荒,我经过镇上打听了下,一石细米都卖到了六两银子了。”

“多亏我机灵,出发前就听你提过,今年咱们这里怕是要旱,粮食估摸着要涨价,所以就把所有车都装满了粮食,嘿嘿,咱们今年也学着那粮商,狠狠赚他一笔……”

他越想越激动,仿佛自己就要复制当初他娘卖棉花赚了上千银子的传奇。

“这可不行。”郑晴琅兜头给他浇了一盆凉水。

薛满仓不解,问道,“为什么不行?娘你要是怕自家粮食不够吃,咱们留多一些给自己就行了,那么多粮食,要是不卖出去,放久了也会坏的。”

“倒不是因为这个,只是咱家赚的钱够花的,不想赚这个亏心钱就是了。县衙不开仓放粮平价,粮铺又囤积居奇,百姓们都没了活路,宜良县不知道要怎么乱哩。覆巢之下,焉有完卵,我不想一大把年纪离乡背土的,咱们手里有粮,不说力挽狂澜,勉力救济救济也好。”

薛满仓顿了几秒后,怔怔问道,“娘,你不会是想免费施粥吧?那我这两个多月的辛苦可就泡汤了。”

郑晴琅摇摇头,“施粥赈济这种事,有镇上那些大户做,咱们换别的法子。”

“什么法子?”薛满仓脸上起了好奇,他这个经常出人意料的娘亲,又要怎么运筹帷幄了?

郑晴琅理了理思绪,方才答道。

“咱们想办法把这些细米换成普通粗粮,雇上那些实在吃不上饭的给咱们村修水利,工钱就是这些粗粮。”

“水利?什么水利?”

村里打水井的时候,薛满仓不在,自然也就不知道鲁师傅提到的那些水利工程。

郑晴琅简单得给他描述了一番,薛满仓听得云里雾里的,最终只听得懂他娘最后一句话,“这水利要是修好了,咱们村之后就不用太害怕旱涝了,村里的收成也可以多些保障。”

他斟酌了许久,最终还是将自己心里的实话说出口。

“娘,咱们家其实已经可以不靠这点种地的过活了,你为什么要揽这么大的事情呢?我还在想,趁着今年干旱,我再劝一劝满山,干脆跟着我行商好了。他虽然性子闷,但也不笨,在我身边锻炼几年,也就能独当一面了。实在不行,让他接你的班,管理作坊也好,您正好也可少操心些。”

薛家如今是三面开花,豆腐坊、作坊以及地里的出产,这三样随便拎出一样,都可以让薛家人过上不错的生活。

若是将这三样做比较,自然是地里的出产最不起眼,也难怪薛满仓会有这种想法。

他觉得,好钢得用在刀刃上,种地那种体力活,完全可以雇几个长工解决,自己的弟弟也应该学着自己在外面走动,发挥更大的作用才是。

郑晴琅却不这么想,敲锣卖糖,各干一行,薛家如今挣的银钱够花,孩子们可以各人干自己所擅长的工作,没必要都投身到行商上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