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穿成农家老妇,卖豆腐还债致富 > 第352章 时机成熟传帖至

第352章 时机成熟传帖至

狄希光从容得到了县衙,却没有见到高知县,也没有经过审讯,就直接被关进了牢房。

只因高知县在“十三香”出发拿人的时候,他的夫人破天荒过来了一趟前院,对他好一通软语劝告。

她说,眼下正值多事之秋,多少双眼睛盯着他,让他不要冲动行事,以免又重复在前次任地的祸事。

在江南任某地当知县的时候,要不是高知县他行事过于猖狂,触犯众怒,或许就不会下放到这偏远之地当知县了。

高知县听过后,盛怒依旧,理智却已回笼。

谣言未止,民心多变,这种时候,他确实不好做得太出格,要动刑,至少得等上头允准撤掉那人的举人功名后。

因此,听说狄希光到了,他也就不见了,他怕控制不住自己的暴脾气,一见上,就把那碎嘴书生给折磨死了。

不过,他还是暗示了一遍“十三香”他们几个,让他们好好招待“贵客”。

他的算盘打得很精,希望底下人把以往虐待牢犯的那一套拿出来,让对方先吃些苦头,自己却不出面,若是后面出事了,他也好推个干净。

但是,他不知道,“十三香”不傻,既然上官没有明说,他们也乐得装糊涂,少造些孽。

况且,县衙里有不少人不买他的账,也愿意配合着阳奉阴违。

高知县刚到任,就把自己带来的几个心腹安插在重要的位置,替换掉了好几个县衙里的老人。

这本没有什么,一朝天子一朝臣,大家都有心理准备。

千不该万不该,他前几天撤掉了孙滔。

孙滔在县衙里人缘极好,平常仗义疏财,颇有点《水浒传》中“及时雨”的为人处事风格。

大家听说孙滔被高知县踹伤了,还被撤职了,暗暗不服,同时也对这个高知县更加厌恶了。

恰好,这个时候,高知县带过来的几个心腹都被安排负责粮仓那档子事,导致他对县衙内部的控制减弱了。

于是,“十三香”他们就毫无压力得兑现对阮耀文的承诺,好生关照了狄希光。

狄希光被安排了单人的牢房,吃的用的都是正常规格的,没有刻意准备什么馊水馊饭,也没有安排什么表面看不出伤痕的刑罚。

可以说,住进这牢房后,唯一一点令狄希光比较难以忍受的,便是晚上睡觉的时候,隔壁囚犯的磨牙声和打呼噜声太吵了,扰人清梦。

但是,县衙内的情形,知道的人甚少,有阮耀文等书生四处奔走相告,大家只知道,写了“讨高檄文”的书生“义士”被抓了,生死未知!

这条消息,一石激起千层浪,镇上居民对高知县的声讨渐成鼎沸之势。

而镇外,眼见时机成熟,几封贴着三根鸡毛的、内容一模一样的书信,悄无声息地出现在某几座村庄某几户人家。

接帖人看到信上的鸡毛,无不例外得慎重待之。

村中传帖,贴上鸡毛,就表示事情重要且紧急,一般不到生死存亡大事,不可轻易动用这种帖子,这是老祖宗定下的规矩。

打开一看,前面写着的,正是这几天闹得沸沸扬扬的、关于高知县不顾百姓死活的卖粮丑闻。

笔者痛心疾首得论述其作为对宜良县百姓造成的苦难,极力煽动大家团结起来抵抗苛政。

后面,顺理成章,要求每户出一人,拿上农具,于腊月二十四小年这一日,到县城交农。

目的有两个,一是县衙开仓赈灾,二是放外地粮商进城,粮食自由买卖。

三日时间内,这同样的鸡毛帖子,秘密得一户传一户,一村传一村,很快传遍了全县。

传阅者都不知道这书信出自谁的手,也不知道这活动由谁组织发起,却因为前面的舆论铺垫,又有眼下饥荒的现实,都十分默契得参与进来。

郑晴琅拿到这鸡毛帖子的时候,久远的记忆复苏,才恍然大悟,晓得村长之前卖的是什么关子了。

原身的记忆中,听村里的老人提起过,他们的长辈刚过来宜良县定居的时候,因为此处荒凉,盗贼肆虐,还有临近土司骚扰,当时,就是通过一封鸡毛传帖,联合附近各村人杀贼的。

“没想到,有生之年,竟然能见识到这鸡毛传帖,实在不知道该说幸运还是不幸运……”郑晴琅喃喃自语。

一旁坐着的薛秀美却无心感慨这个,只是读着帖子的内容啧啧称赞。

“娘,这帖子应该是成锐写的吧,果然是举人老爷,这话说得一套一套的,看得我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