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锅店的用餐方式比较特别,如郑晴琅预料,开业之初,就引来了许多食客光临。
也有许多云山街的老商户是看在薛家的面子上过来光顾的,用餐过后,便成了这里的忠实“粉丝”了。
这些食客不仅自己过来吃,而且还会帮忙口头宣传下,就这样,火锅店的口碑迅速上升,生意一日比一日火爆。
为此,薛晓春不得不多雇两个工人,一个在厨房帮忙打下手,一个在前头招呼客人。
郑晴琅在刚刚开业的时候,过来坐镇了三日,后面见孙女干得井井有条,也就放下心,忙起自己的事情来。
这日,她特意从村里来到了薛氏豆腐坊,找了大儿媳谈了豆腐坊改革的事情。
她打算将卖三娘豆酱产品的这一块生意,从豆腐坊里拆分出来。
原因是,如今三娘豆酱的品牌已经做出来了,宜良县作为三娘豆酱的大本营,更应该有一个代表品牌的总店,而不是应该附着在薛氏豆腐坊上。
而且,现下正在大力发展品牌加盟,不少外地客商过来宜良县谈加盟,一看到总店竟然连个独立的店面都没有,也实在不好看。
周青梅听说她这个打算,觉得很合理。
以前,三娘豆酱还未出名,出于节省成本的考虑,就顺便放在了薛氏豆腐坊进行零售。
同时,也将薛氏豆腐坊作为一个连接客商和作坊的办事处,方便薛满仓等人在镇上洽谈豆酱生意。
如今,豆酱生意都做那么大了,不用这么抠抠搜搜了。
想到这里,周青梅便说道,“娘,早该这么办了,外地的豆酱铺子开得那么好,到了咱们镇上,却找不到一间三娘豆酱铺子。之前好几个外地过来的行商找到咱们豆腐坊,都不信咱们就是三娘豆酱的东家哩。”
郑晴琅见她没有一丝不乐意,笑着答道,“这不就是灯下黑嘛,瞧着你将两门生意都做得挺好,一时就没想到这个。要不是马千顺他们提起,我还真一时想不到呢。”
周青梅疑惑道,“这跟马千顺家有什么关系?”
郑晴琅笑笑,“关系可大了。”
接着,她将同马千顺洽谈合作的经过讲述了一遍。
之前提到,郑晴琅旅游归来的第一天,马宝珠同她提起过,马千顺有意加盟三娘豆酱生意。
之后,双方就约了一个时间,在薛家洽谈此事。
原本,马千顺是想交个加盟费,让自家小儿子在宜良县镇上开一间三娘豆酱的分店,因为他注意到,宜良县还没有一家单独卖三娘豆酱的店铺。
没想到,这一提,单店加盟没谈成,倒是提醒了郑晴琅,生出了拆分薛氏豆腐坊生意的念头。
周青梅听完,又问,“那马千顺那边怎么办?娘,您不是有意要回报他们吗?”
郑晴琅回道,“我一开始是想,让他们去隔壁镇开一间加盟店也行,但是,马千顺不想儿子离开太远,所以,我想了另外的主意。”
“什么主意?”
“我提议让他小儿子马世昌过来当总店的副掌柜。”
“不能吧,人家都想着自己开店了,手里肯定有些钱财,不至于要过来当咱们的掌柜呢?”周青梅直觉她娘这个打算不能成。
郑晴琅狡黠一笑,“能,我给他算了一笔账,若是过来当掌柜,除了固定的月钱,还有总店销售的分成,这数目可不少,不比他自己开店差,又不用担经营的风险,怎么算,都是一笔划算的交易。”
周青梅了然,确实,若是旺季的话,算上分成,一个月的工钱就顶得上普通匠人一年的工钱了。
毕竟是总店,就这么随便定下了一个副掌柜,她有些不放心,又问道,“娘,你见过马世昌了?他人怎么样?”
郑晴琅点点头,“见过了,之前在酒楼做过掌柜的,待人接物不差,识字,也会算账。我后面问过宝珠爹娘那边了,也都说他人不错。”
周青梅见婆婆都打听清楚了,这人应该没问题,于是,也没多少意见,又问起来,“副掌柜的人选有了,正掌柜呢?”
郑晴琅斜了儿媳一眼,好似在说,你怎么会问这种问题。
“正掌柜自然是你啦,之前这摊子事就是你管的,怎么,想躲懒不干啦?”
周青梅听得出婆婆最后一句是开玩笑,忙笑着应道,“不是躲懒,这不还有豆腐坊的事要管嘛。若是晓春还没开火锅店,豆腐坊的事情交给她,我再来管豆酱总店,这就顺理成章了,眼下倒有些为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