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案的后续,大快人心!
在云南知府的调度下,十几个县联合,将盘踞在云南最大的一伙拐子给揪了出来。
同时,根据拐子提供的下线或买家名单,云南知府给其他州府去了不少公函,在他们的协助下,陆续解救出了不少被拐卖的良家女子。
虽然这场救援对于有些人太迟了,有不少女子因这伙人的拐卖已经香消玉殒,但是,迟到总比不到好。
最起码,可以让那些还惦记着她们的亲人,得到一份答案或者解脱。
……
然而,案情的勘破,并不代表着那些苦主的苦难到此结束。
这日,郑晴琅正在女子私塾整理这几个月的账目,马老二领着身穿常服的韩知县走了进来。
“老夫人事忙,也不知道本官这不速之客来的是不是时候啊?”
郑晴琅听见这爽朗的话音,从账册里抬起头来,瞧见是韩知县,忙起身迎了上去。
“贵客到来,有失远迎,万望勿怪。”
两人宾主坐定后,叙了一番寒温后,自然而然聊到了赵家村的事。
郑晴琅自从赵家村一干罪犯移交出宜良县后,便回了村里,因此,对于相关的消息有些滞后。
因问道,“后面赵丰收等一干人是如何处置的?”
韩知县已经拿到判词,虽还未对外公布,却不妨对未来亲家奶奶说。
“宜良县这边的,赵丰收、赵世杰等五名主犯,判了斩立决,只待朝审核定,便可处斩。剩余一干从犯,发还原籍,依律处以杖刑、鞭笞、枷号等。”
郑晴琅听到主犯判了死刑,心下十分解气,不由得叫了一声好。
韩知县见她如此反应,与往日与人为善的温和做派十分不同,不由得问道,“老夫人一向慈悲为怀,倒难得见你有如此视生命如草芥的时候。”
郑晴琅摇头解释道,“非我视生命如草芥,而是那些人视生命如草芥,也由不得旁人将他们视作草芥了。”
说完,内心暗忖,这种人就该是这种下场,把人不当人,当货物一样售卖,那就让他们也当不成人!
韩知县深觉对方说得有理,微微颔首后,答道,“也是,虽说‘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但为善也要因人而异,不然,善便不算善了。”
郑晴琅见对方说得合心意,笑了笑,也投桃报李,奉承起对方来。
“此次案情重大,听说涉及好几个州府,韩大人今年的考评可就不用愁了,必定是优等,看来明年有望往上一升呐!”
原是玩笑话,不料却勾起对方的愁肠来。
他苦涩一笑道,“惭愧惭愧,治下竟有如此刁民作恶,为害良民百姓数十载,韩某却浑浑噩噩,一无所觉,上官不明文申斥,已是万幸,哪里敢提升迁,老夫人休要拿话臊本官了。”
郑晴琅倒没想到这点,尴尬一笑,随即谏言道,“既如此,岂不闻‘亡羊补牢,为时未晚’,那后衙众多苦主,韩大人可费心周全,便是将功补过了。”
提到这个,韩知县脸色一喜,此话正合他今日造访来意。
于是,他又假意叹了一口气,说道,“唉,亡羊补牢是好计,奈何这牢可不好补呀。我这阵子正为这个头疼哩。”
郑晴琅微微挑眉,好奇问道,“此话从何说起,不是已经通知了苦主亲属过来认亲领回了么?可是赵家村的人又从中作梗了?”
韩知县摇摇头,“一言难尽,且听我细细道来。”
接着,他便详尽说起了那三十二个受害者的情况。
这第一等最容易周全的,便是其中八个尚不足十三岁的苦主。
她们均因年纪尚小,万幸还没同赵家村人结亲,双方羁绊不深。
又兼赵家村“虐待童养媳”的老传统,这八个女娃吃了不少苦头,所以对赵家村毫不留恋,一心只想远离。
如今,已经有五个联系到亲属了,只待其家人带着户帖过来,双方认亲无误,便可将人带走。
剩余三个说不清自己来处的,暂时移送到慈幼局,等她们想起来历,或者是从落网的拐子口中问出什么来,再帮忙通知亲人。
第二等呢,便是那已经嫁入赵家村,但没有生育子女的,共有四名。
有一位忠贞不二的,说什么“好女不侍二夫”的,执意要继续待在赵家村的,官府凭她愿意,也不强遣回本籍,只是重新登记了户籍信息,令她不再是没有登记在册的流民。
其余三位打死不愿意留在赵家村的,便同第一等的那些一样,有亲人的通知亲人领回,无亲人也是暂居慈幼局。
最难办的便是后面这二十个。
她们都为赵家村某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