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深空不归航 > 第4章 登上一艘不靠谱的二手运输星舰

第4章 登上一艘不靠谱的二手运输星舰

李丰前往“登卫中心”的时候,已经是第二天凌晨了。

在舰队的时候,他最不喜欢做的事,就是留在卫星待命。卫星引力小,长期生活的话,对人体健康有一定的影响。

不过,星盟的太空港基本都是建立在卫星上。在卫星的引力条件下,星舰可以第一时间利用行星进行“引力弹弓”加速,更快地飞往星隧。

更重要的是,许多星舰工厂就建在卫星上。

所以,想要进行深空远航,就必须乘坐“超磁弹射接驳船”前往卫星。

从行星到卫星这段路没什么好说的,人类曾经设想过许多方法来节省飞向太空的成本,“太空电梯”和“超导电磁高架发射装置”是其中的首选。

由于科学家始终克服不了材料力学上的困难,无论是碳纳米管、氮化硼、还是后来的eesdp,都无法投入应用,太空电梯计划最终被“超导电磁高架发射装置”所取代。

李丰是学考古的,对这些技术一知半解。

他只知道“超磁弹射船”最初是单程的,被地球人用于登月科研,船体采用模块化,登月之后飞船就会被分解,在月球工厂中进行二次利用,既运送了物资,又避免了回收成本。

当然,现在早就不需要这么做了。

人类已经在“可控核聚变”领域取得了很大突破,加上星际采掘技术的完善,能源已经不再是主要问题,随着“拓星计划”的进行,星际旅游行业在蓬勃发展,穿越星隧早就成了有钱人的消遣方式。

接驳船在10个小时后抵达千湖星一号卫星太空城,李丰解开安全带,从睡眠舱中钻了出来,排队下船。

他在宇宙中足足飞了八年,早就习惯了“引力切换”带来的困扰,对旁边一个刚刚撞了头、骂骂咧咧的男人深表同情。

“驳船到港了,你在上面吗?”腕机响了,李丰接通视讯,从设备中拉出一个全息人像——是猎手号的舰长常胜。

“我已经下船了。”李丰答道。

“走货运通道,22号闸门,我给你舰员授权码。”常胜说完,关闭了视讯,淡蓝色的人像顿时无影无踪。

李丰从腕机中调出刚刚收到的授权码,在货运通道的机器安全员面前进行安检,然后走向22号货运闸门。

空港的走廊有一排玻璃廊窗,李丰一边走,一边向外望,黑漆漆的太空中,他一眼就看到了那艘银盘一样的星舰。

不得不说,人类在星际旅行的交通工具上,走了许多弯路。

两个世纪以前,电影业和游戏业的相继发展,给人类的太空之路描绘了一副美丽的图案。

受到电影和游戏的影响,地球人认为,深空交通工具就该是那种样子的——长长的、有棱有角的、霸气十足!

可是,这种星舰解决不了重力问题,只有受过训练的宇航员才能使用。

为了让一般的星际移民也能够使用星舰,星舰公司又将旋转型空间站整合起来,制造了一种更加适合普通人的舰船——像大多数电影中设想的那样,用光帆和离子推动器作为动力,宇航员则生活在旋转型的拖尾太空舱中,由离心力充当重力。

后来,有一个孩子问:“爸爸,他们为什么要那样制造星舰?为什么不能把飞船设计成螺母和螺栓那样,用螺栓当推进舱和设备舱,用螺母当居住舱,后者绕着前者旋转,这样一体化不是更好吗?”

“这……这不就是飞碟的变种吗?”爸爸迟疑了一下,回答道。

的确,从实用的角度出发,碟形飞行器比“电影中的大金属块”好很多,它具有更好的稳定性、更强的操控性、在星际间航行也可以降低撞击的概率。

所以,地球人在深空交通工具的问题上绕了一大圈,最后发现,还是“臆想症患者”胡编乱造出来的碟形ufo最靠谱!

当然,这种新型的碟形飞行器和人们认知中的不同——传统的想法认为,ufo中的乘客“头上脚下”站在飞碟里;而对于新型飞行器来说,宇宙没有方向,旋转的碟盘可以在边缘产生离心力,乘客实际上是“躺”在碟盘上的。

星盟的星舰制造公司并不多,技术也是大同小异,碟形星舰的舰体大多由两个部分组成:中心舱和旋转舱。

中心舱就是“螺栓”部分,包括主动力舱、设备舱、管道系统、以及控制中心。其中,主动力舱放置反应堆,为星舰航行提供推力;设备舱放置电气设备、供氧设备、以及其他应急辅助设备;管道系统是中心舱的穿行通道,星舰越大,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