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深空不归航 > 第27章 拓荒者的编制和文明等级的限制

第27章 拓荒者的编制和文明等级的限制

吃完了老赵的黑暗料理,李丰在种植区停留了一会儿。

他想起以前在舰队的时候,如果闲得慌,就用“镜界”飞往一个又一个星球,体验全宇宙的风光。

“拓荒者”舰队被人称为“杀手舰队”,“拓荒者”被人调侃成“土著杀手”、“杀人魔王”、“异星摧毁者”。

实际上,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个舰队是由一批有理想的人组建的,无数人为它献身,只为能找到一个又一个适合人类居住的新家园。

地球的生态早在二百多年前就遭到了严重的破坏,“第三次世界大战”更是让它雪上加霜。

虽然太阳系联盟早早地将重工业和污染行业迁往月球基地和火星城,但蝴蝶效应已经开始,结局注定是个悲剧。

为了应对日渐恶劣的环境,有人曾提出建设“御浪海上平台计划”,用移动的“大钢板”代替将会被海水淹没的大陆板块,平台安置发动机和排水装置,可以有效地抵挡海啸。

这个方案最初得到了很多人认可,但在那个年代,实施难度比制造星舰还要困难。

直到后来,人们发现了“星隧虫网”,发现寻找一个新家园比改造一个新家园更容易,“御浪海上平台计划”这才偃旗息鼓。

不过,要征服一个新家园也没那么简单!

古代的天文学家尼古拉·卡尔达舍夫曾经将宇宙间的文明分为数个等级,比如行星文明、恒星文明、星系文明……甚至神级文明等等。

不过“拓荒者”做事简单粗暴,他们只将“星隧虫网”中的文明分为三种——观测型文明、接触型文明、以及切断型文明。

可以看得出,这是一种主观分类法。

对“拓荒者”来说,“观测型文明”基本等同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以及刚刚步入封建社会的种族集合,根据《星盟殖民守则》,这些星球上的土著威胁不到人类的生存,出于人道角度考虑,“拓荒者舰队”只能对这些星球进行观测,但不能开发。

“接触型文明”是“拓荒者”的主要目标之一,这一类文明基本都有成熟的文化体系,有可以交流的语言体系,对宇宙有一定的认知,是可以将其纳入《星盟公约》的种族,确保他们在星盟的“同化”和“监控”中进步,和人类保持同样的价值观。

“切断型文明”是指文明程度超过星盟现有科技水平的文明。根据《星盟殖民守则》,任何舰队发现这种文明,都要立即切断联系,保持绝对静默,以免被其发现。

实际上,最后一种想法很可笑。

因为,在宇宙中,一旦你发现了比你强大的文明,它也一定会发现你!

只是,这种情况还没有发生,除了那些引发了“星隧大战”的讨厌生物,人类还没发现能威胁到自己存在的“切断型文明”。

所以,“拓荒者”最大的敌人是“接触型文明”中那些“不信神”的异类,他们往往会对舰队造成很大的伤亡。

其实,人类想要摧毁一个新星球上的原住民很简单,甚至不需要出动“拓荒者”舰队的母舰,只需要几支小队即可。

面对高科技的坚船利炮,土著人根本无法抵挡。

可是,人类发动战争,毁灭的不只是土著人,还有自己的人性——这个代价显然更大,它维系着全宇宙的星盟公民的良知。

因此,“拓星计划”的核心不是“杀戮”、“占领”、“抢夺”,而是“谈判”、“合作”、“共进”。

而“拓荒者”的工作流程是:接触土著和说服合作,驻星部队和工程队进驻,星盟、“拓荒者”、土著三方的利益分配,当然还有该星球未来的规划。

正基于此,李丰所在的“第八舰队”和其他小队一样,实际上并没有多少舰员,除了舰长和领航员以外,必不可少的岗位无非就是:行动队长、全能攻击手、重装战士、星系谈判专家、舰医和随舰助手。

在这些职位中,只有行动队长、全能攻击手和重装战士是负责作战的,其他岗位都是文职。

星系谈判专家是每个“拓荒者”舰队必不可少的编制,他们的腕机连接了星盟的超级计算机,可以将土著人的语言实时传输到网上,并根据语言特点,判定其语系,进行内容解析,最后翻译出来。

翻译不难,最难的是沟通。

舰队的谈判专家必须要审时度势,判断土著人的科学水平以及文化程度,再决定谈判方式。所以,舰队上的成员有时候不得不装神弄鬼,用各种方法取信当地的土著,为后续改造部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