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抄我们的美好生活,摘抄我们经历过的种种难以忘怀的事情。摘抄的方式,用小朋友自己的语言来讲述自己生活中的美好片段!”
我动员孩子们上台讲述,我进托管班最先认识的那位摘抄“作文素材”的四年级男孩易晓城,一直躲闪我的目光,我让他上台讲述摘抄现成作文素材的感受,几经动员,他都摇头,我就动员易晓城母亲上台,给所有孩子做表率。易晓城母亲拉着儿子上台讲述:“我的家在美丽长沙,我的父母无怨无悔,每天为我们做饭,做好后勤保障,孩子爸辛勤工作,为全家提供经济保障,懂事的儿子每天在努力学习中……”
我问易晓城母亲:“小时候您喜欢这样的讲述吗?”
男孩母亲说:“喜欢!在家父母不让,说大人讲话小孩不许插嘴,在学校,没机会讲,只有成绩前三名的有机会讲,我那时候学习前十,在学校还是三道杠——少先队大队长,却从来没上台发过言。少先队活动都是老师安排,没有一次让少先队干部自主创意活动……”
另一位年轻妈妈说:“我小学阶段从来都是前三,还经常考第一,老师也从来没有让我上台自由讲过话。”
一位做了爷爷的家长拉着孙女上台讲述:“我小时候喜欢写作文,每次老师在课堂上念的优秀作文都是我的,可老师从来没有让我自己朗读过,都是老师替我朗读。”
经三位家长带头,孩子们纷纷上台讲述,有的孩子讲过了还要上台,小学四年级易晓城讲述:“我爸爸是一名工程师,他的人生观很棒,他说:‘人生的长度不能变长,但人生的宽度可以变宽。’这句话深刻地记在我心中。”
我问易晓城:“摘抄你爸爸的话和摘抄现成的作文素材有啥不一样?”
“摘抄素材只是完成作业,没感觉,摘抄我爸的格言有点儿激动。”
孩子们天性是爱讲述自己故事和想法的,为什么孩子们到了高年级就不乐意讲、不乐意发言、不敢举手提问了呢?
一位高中化学老师曾经告诉我:“每次课间10分钟,我都在讲台上不走,多么希望孩子们有问不完的问题啊?可是没有一个高中生主动问我。”
据我11个省3000所中小学调研所知:当下每个小学的四五年级,每个班平均有五位“会说话的小哑巴”。他们会说话,却从不说话,每个小学都会有一群从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从未发过言的小学生。孩子们朗读课文像念经一样,声音没有起伏,没有情感,孩子们普遍没有朗读兴趣。
小学语文教育有个说法:要求孩子“大胆说话、自信表达”。
开启孩子小嘴巴,“我口说我心,我笔写我口”,让每个孩子畅所欲言,是开心智、开学习智慧,激发一代又一代人的天赋潜能,实现嘴动、心动、脑动,思想活起来。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课程目标中明确要求:
1~2年级表达与交流:
1.有表达交流的自信心。
2.能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感兴趣的见闻。
3.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
3~4年级表达与交流:
1.乐于用口头、书面的方式与人交流沟通。
2.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4.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
5~6年级表达与交流:
1.乐于表达。
2.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说清自己的观点。
3.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显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表达与交流”的要求,长期没有落实!
学校语文教学把听、说、读、写截然分开,且没有教孩子如何认真倾听、如何讲述、朗读、演讲的语文实训,只有唯考试、唯分数的做题训练。
校外培训将思考、讲述、写作、朗读、演讲截然分开,比如将思考培训叫记忆、脑感培训;把讲述、朗读、演讲培训叫口才、金话筒、主持人培训;校外的作文培训照搬学校的“固定模板”“万能公式”、抄袭范文的作文造假培训。很多连续几年参加校外口才培训、金话筒培训、主持人培训的中小学生不敢上台当众演讲,上台照稿朗读都不敢。
我的这场托管作文课,家长说:从来没有上过这样激动人心的作文课,作文课成了好玩的讲述、记录生活的游戏,让孩子们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