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我教作文,让孩子个个成学霸 > 第23章 厨房研学,让孩子懂得什么是生活?

第23章 厨房研学,让孩子懂得什么是生活?

俗,这灶王爷在哪啊?就在我们的厨房里,灶台上,过去农村里面家家户户的厨房里都供着灶王爷的神像,灶王爷是专门监督你们这一家人是不是会过日子,是不是勤俭持家,是不是热爱劳动,是不是与人为善,小年这一天,灶王爷就会回到天上,向玉皇大帝禀报,由玉皇大帝定夺给这一家人是奖还是惩,是给好运气,还是给你坏运气。现在,厨房成了孩子们的禁区,成了去不得的地方。君不见城市出租屋,年轻大学毕业生租住的房子,很多可以被快餐盒、饮料瓶把自己埋起来。

我时常想,我们这代人,成了爷爷奶奶的这代人,我们小时候都喜欢去外婆家,奶奶家,干什么呢?其中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奶奶和外婆都会给我们做一手好菜,我们长大成人的时候,正逢80年代改革开放,我们干事业,闯天下,嘴巴里常常回味的,口有余香的就是母亲做的菜,过年归心似箭,盼回家呀,回家吃母亲亲手做的菜,妈妈的菜,外婆的菜、奶奶的菜,让我们无比温馨、让我们倍感人生的美好,让我们有归属感有寄托!那现在的中小学生,他们远离了厨房、远离了家务,他们子孙后代还能像我们这代人年轻时有口福,有归属感、有寄托吗?

我采访了众多初中生、高中生家长,多数家长说:“我家孩子整天忙学习,没有时间干家务。老师说了,让孩子变成学习狂、刷题狂才是人间正道!”

是这样吗?值得反思。

我采访了众多大学生、公务员、啃老族的家长。

我跟一位大学生家长交谈:“学校延期开学了!你让儿子在家给你做饭,收拾屋子。”

家长回复:“不可能,吃饭都要无数次请。”

我问:“您儿子小时候呢?”

家长回复:“所有人都不许他做除了学习之外的任何事情,他爸、奶奶、姑姑们。”

我说:“那您做为母亲呢?”

这位母亲说:“我这个母亲也没做好,整天忙工作,家里乱得一团糟。”

一位公务员的家长回复:“我儿子33岁了。回家啥都不干,臭袜子都是我洗,回家来就钻进他自己房间里玩电脑,也不结婚也不找对象。”

一位44岁的老男孩,仪表堂堂,大学毕业20年了,不上班也不找工作,晚上彻夜上网,白天睡大觉,一直靠父母伺候,去年父母相继去世,没人给他做饭、洗衣了,他每天吃外卖,房间里臭气熏天、垃圾如山……

我这样调访了1000多个家庭的家长和他们的孩子,包括30几岁的大孩子,40几岁的老孩子。然后我请教脑科医院的专家教授、心理健康专家、教育专家、社工专家,得出这样的结论:

孩子14岁之前,有三次智力大飞跃,第一次是学会说话,第二次是爱上做家务,第三次是爱上写作文。

这三次智力大飞跃,广大青少年普遍输在了第二次——没有爱上干家务活,第三次——没有爱上写作文!这是我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最大短板。

我所采访的1000多个家庭,凡事业有成、家庭幸福美满的家长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懂事早,从小爱干家务活,能说会写,行动力强,热爱生活,会生活,家里收拾得窗明几净,厨房、卫生间任何一处都特别干净。小时候爱干家务活的人,动手能力强,人说心灵手巧,手巧必然心灵,心灵是什么?聪明、智慧、善于解决问题,善于创造。什么叫语文素养?鲁迅笔下的孔乙己,阅读量超大,到处偷书看,还说窃书不算偷,茴香豆的茴字,他会多种写法,可是他懒惰、迂腐,不爱劳动,最后冻死路边!培养孩子语文素养,不能培养孔乙己那样的书呆子,首先要培养孩子热爱生活,爱干家务活,把厨房变成孩子们的家庭研学基地,成长乐园。

于是我发起了这场“厨房研学写作文”活动。

我对孩子们的厨房研学,有几点要求:

1.家长做研学导师;

2.人生一辈子最受用的是会生活,敬业,会生活和敬业从认真刷干净每一只碗、每一双筷子开始,不允许留下一星半点的油渍污迹。”

3.孩子刷碗筷时,要沉下心,不可以图快,不可以只图完成任务,要悠悠的,细心的,用心体验其中乐趣,这就是人生,这就是生活,可以让孩子边干家务,边哼着自己喜欢的歌曲。建议家长为孩子播放好听的音乐,让孩子沉浸在好听的音乐中悠悠地完成厨房里的所有事务,厨房地面、墙面、厨房台面、灶台面、接水盆、下水漏斗……全部擦干净,用过的抹布要搓洗干净,拧干,晾好。为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