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苏向钰的撒娇,叶晚晚还是心软了,不过就是握着他的手,陪在他身旁。
没过多久,就睡着了。将被子给他掖好,一手提着煤油灯,一手拿着本子,轻手轻脚地出去了。
叶子安的房内也有亮光,用的手电筒,叶晚晚上前轻敲门,门打开后,就看到他手里拿着一本资料,看样子在学习呢。
“二姐!”
“在学习?你这两天翻翻笔记,要是有不明白的,就及时问我。”
毕竟她们三个人的习惯有些不同,相同的方法,但也会有差异。
“知道了。”
“我去李大夫那边学习,你二姐夫睡了,别闹出大动静。”
走之前,叶晚晚轻声叮嘱。
在陈小虎家住的两天,夜里不方便待太久,都早早离开了。住在旁边之后,仿佛又恢复了以前的习惯,白天上工,夜里去学习。
煤油灯的亮光,从屋内穿透出来,门并没有拴上,看样子李大夫也在等着她。
从过去达成的师徒默契,并没有改变。
“老师!”
李大夫轻轻点点头,并没有看她,继续忙着手上的动作。不过对于学生过来,他心里是满意的,这代表叶晚晚并没有荒废时间。
夜里,两人慢慢探讨着临床的问题,学习的内容,实际运用中会更灵活。
尤其是针灸,面对不同病,方法更是多。
比如有的穴位扎起来很疼,但其实可以换到另外的穴位。
还有针灸下针的手法,补和泻也是有好多种。
久病为虚,新症一个礼拜内,是实症,需要用泻的手法。而超过一个礼拜以上,大多可以用补。
身上酸和痛的情况,也要辨证出虚实,例如:
身上是酸,不痛,这是虚症,需要用补的手法。
身上是酸多,痛少,这是虚中带实,需要先补它,再去泻它。
身上是痛,差不多一周,这是实症,需要用泻的手法。
身上是痛多,酸少,这是实中带虚,需要先泻它,再去补它。
另外脏腑里有东西,就叫实,比如肿瘤、结石一类的,而虚就是没有东西在里面。
所以临床从病人的咨询中,分析出虚实症状。
人体的结构很巧妙,在耳朵或者后背的督脉、膀胱经上,若是有压痛点,就是按上去刺痛大叫,也能判断身体那个部位长东西与否。
所以人身上有痛的反应,就是身体里面告诉你某些健康信息。
而中医就是因为知道这个讯息,从去解读,去预防疾病。
例如,有心脏病的人,在后背第五椎下用指头压,就会痛。这是第五椎一寸半的距离,就是足太阳膀胱经上的心俞穴。
当你压痛点压下去是闷痛,就是心虚,是虚症。而压下去是刺痛,剧烈的痛,就是堵到了,可能是淤血。
人体肺有问题时,压第三椎也可以感觉出来。
足太阳膀胱经上,还有督俞穴、膈俞穴、肝俞、胆俞、脾俞、胃俞、三焦俞、肾俞、大肠俞,这些地方按压的疼痛,都可初步判断症状。
这里可以看出,古人在命名经络名称,都是非常务实的。
甚至以现在人的眼光,觉得非常不可思议。
中医上有八纲:阴阳虚实表里寒热,这些分清楚,才能下针或者吃中药。
有医书上记载一些事情,过去是以犯重大死罪的活人研究的。
死人的身体和活人是不一样的,死人身上没有气,只有血。
而活人身体里有大量的气存在,是水汽化的形态,这样身体才不会感觉沉重。
但人身体有大量的水,过多了,比如腿水肿的人,就明显身体会很沉。
人喜欢温暖的环境,一般身体是暖的人,不容易受病。病毒细菌喜欢冷的环境,身体偏凉的人,容易受病。
从这个角度来说,让手脚保持温暖是非常重要的。
以前叶晚晚会问的多,渐渐自己理解后,以及看的多了,她也能和李大夫去探讨一些深入的问题。
不过李大夫的临床经验丰富,病人的症状有时候是复杂的,见得多了,也会得出自己的经验。
这也是历史上有许多各种派医书流传下来,但流传记录本身就有可能有误,亦或是因人而异,如果基础不扎实,反而容易跑偏。
所以要先把《针灸大成》《黄帝内经》《神农百草经》《伤寒论》《伤寒金匮》这些基础理解夯实。
就一本《黄帝内经》能让人研究一辈子,要去读古书,而不是现代人的翻译。
若是先学习了针灸,对经脉非常熟悉后,那么再去读《黄帝内经》会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