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南明义军 > 第639章 杨忠良余波

第639章 杨忠良余波

京师。

自从孟浚南巡回京后,京城的气氛有些诡异,而究其原因,便是杨恩之叔,杨忠良一案。

杨忠良以及被判死刑的四十八人,一律被移送京师,在孟浚的严令下,各部堂官,一律观刑。

在青鸾卫的密报中,言杨恩亲眼目睹其叔被斩后,已经连续三日告病,而在密报中还称杨恩在府中,日益憔悴。

孟浚坐在书房之中,手中拿着这份密报,神色平静却又透着几分追思。

一旁的孟必安轻声说道:“陛下,杨恩毕竟是杨忠良之侄,其叔虽犯国法,但其有哀戚之色,也是人之常情啊!”

孟浚将密报放在桌上,叹了口气,才缓缓道:“有时候,朕真想像昏君一样,任人唯亲,遥想当年,慕德与朕那是何等的亲密,朕何时想过,有朝一日,朕会下令,让他亲自观刑,斩杀其叔。”

孟浚此时忽然间有些担忧,天子一人独治天下,若是一个臣子深得皇帝的喜爱,那么或许这个臣子的家眷犯下大罪,孟浚都有些怀疑,后世的君主,是否会像自己一样,不留情面。

只是想到了这,孟浚却有些感慨,这种事,已经超出了自己所能解决的能力,皇帝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欲。

孟浚不觉的叹息了一声,未来之事,他看不到,也管不了,朱元璋的制度定下了一堆,结果真正执行到明亡时,又有几条呢?

听到了孟浚的话,孟必安微微一怔,这些年,天子威权日重,平日里少提及与臣子之间的旧情,今日这般感慨而发,由此可见,皇帝还是念旧情的。

孟必安闻言,轻声道:“陛下心怀天下,以国法为重,杨大人与陛下往昔情谊深厚不假,但杨忠良犯下的罪行不容姑息,陛下令群臣观刑,也是在告诫臣子,不可再犯。”

孟浚站了起来,走到了殿外,目光望向远处的宫阙,喃喃低语道:“朕并非无情之人啊!”

又过了几日后,杨恩给孟浚上了道请罪奏疏。

其疏言道:“臣杨恩,稽首顿拜,忆往昔,陛下于乱世之中,拔剑而起,率疲敝之卒,披荆斩棘于乱军,奋击勃发。

昔乾坤板荡,四海鼎沸,陛下处危局而不乱,大小百战,锋镝余生,挽狂澜于即倒,扶大厦之将倾,终成今日之伟业。

值此圣君之世,臣蒙陛下隆恩,委以重任,本当殚精竭虑,然家门不幸,家叔杨忠良悖逆国法,祸乱地方,以至陛下忧虑,朝野不安。

臣忝为其侄,实有失察之罪,事发至今,臣日夜自省,悔恨交加,每念及此,自觉无颜立于朝堂,更无颜面对陛下。

陛下宽仁厚德,恩泽四海,臣斗胆恳请陛下念及过往,罢臣之职,去官还乡,以安天下之心。

望陛下怜察臣心,臣不胜惶恐待命之至。”

而伴随着请罪疏的,还有那枚扳指,孟浚看着奏疏中的文字,又看了看在一旁的扳指,叹了口气,随后令人召见杨恩。

不久后,杨恩步入殿中,一见面,孟浚还未开口,杨恩便是大礼参拜,孟浚见状,神色有些复杂,孟浚又叹了口气,随后开口道:“慕德,你我君臣之间,难道已经相疑到了这般地步了?”

杨恩依然没有抬头,而是语气有些颤抖,他缓缓说道:“陛下,杨忠良之事,臣有不可推卸之责,松江一府,官吏糜烂,皆乃杨忠良以臣之名号,祸乱一方,若陛下不加以责罚,将来又如何能震慑贪官污吏!”

孟浚盯着杨恩,摇摇头道:“慕德,你在怪朕,怪我逼迫你去观刑。”

杨恩并未回复孟浚的话,而是说道:“陛下,臣有罪,不敢再有他求,只望陛下能成全臣去官还乡之请。”

孟浚微微摇头,道:“慕德,你我相识已经十余年了,朕一统天下以来,未曾有过放纵自己,治国唯恐有误,以至民生不安,松江之案,不下重手,安能扭转风气。”

杨恩听后,点点头道:“陛下是明君,臣岂会不知,臣叔之罪,乃自有应得,只是其确实是仗着臣有陛下之厚重,方敢如此妄为,若是陛下不处罚臣,恐伤陛下之圣德。”

孟浚站起身,来到杨恩身前,弯腰拾起那枚扳指,拿在手中摩挲着,随后又将扳指递给了杨恩,说道:“这枚扳指,不过一物件罢了,起来吧,无论是朕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