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孑然一身,全无儿女亲族可需要担忧后路,待陛下百年之后她追随而去便是——她为何要提前交代手中势力?”
敬宣被说的哑口无言,半晌才道,“若湛你别瞪我,不是我贪图魏国夫人手中的势力,而是哪怕我府中山石挪了个地方,都瞒不过她。她的权势无处不在,又深受皇祖母信重,但凡她肯抬抬手,哪怕抬几寸呢,就能给多少人一条活路啊!”
刹那间裴恕之思绪惘然,仿佛记忆深处什么东西被触动了。他喃喃自语,“的确,只要她肯抬一抬手……”
一瞬后,他驱散迷思,冷静道,“不要横生枝节,如今一切就绪,还是照原计划来。”
敬宣神色一凛,“要动手了?行,我就装作全然不知,继续花天酒地了。”
三人不好密谈太久。
起身分别时,裴恕之与敬宣相对而立,彼此身量相近,便如两株毗邻生长的苍翠玉树般,不过裴恕之更清瘦些。
敬宣低声:“若湛,你回来了真好,我还当你想避一避呢。”
裴恕之拍拍他的肩头,“多谢你暗中照管我娘的坟茔。”
敬宣眼中露出一抹沉痛:“你跟我客气么。你娘还有坟冢可供祭拜,我娘至今尸骨无存。”
裴恕之拍他肩头,“好好孝顺你的姨父姨母——他们还在丁忧?”
凤临五年,信陵郡王年满十四岁,不便继续留在宫中,于是褚皇下令他离宫立府。
当时主动提出照管敬宣的便是他的姨母,紫微阁学士窦谈的夫人刘氏。
那年刘妃坐罪而死,父兄俱被贬官流放,好在没有牵连出嫁女。
刘家出事后,众多亲朋避之不及,但这世上既有见风使舵忘恩负义之徒,但也有窦谈这样宽厚君子。他既没休弃妻子,也没阻止妻子帮助娘家亲族。十一年前刘氏父母病故于流放地,他甚至亲自陪着妻子前去料理后事,扶棺回乡。
褚皇同意他们夫妇照料敬宣的日常生活之后,他们更对这外甥视若己出。有人参奏窦谈居心不轨,被褚皇一句‘窦卿是个仁厚君子啊’给堵了回去。
窦谈父亲去年病故,夫妇俩带着儿子儿媳们回乡丁忧。
提及此事,敬宣满脸孺慕之情,他在犟头倔脑的少年时代,能有窦谈夫妇的细心照料与温柔抚慰,也是不幸中的大幸了。
他道:“我把宝珠也送过去了。”宝珠是窦谈夫妇的小女儿。
裴恕之笑出声,“她居然肯回到乡里?”
敬宣苦笑,“我宁可她在乡野闲着无趣,也好过在都城里凶险。”在他心中,早将窦谈夫妇当作了自己亲生父母,宝珠就是他的亲妹妹。
“即将风云变动,他们不在也好。”裴恕之轻叹。
敬宣一脸冷色,“若湛,我希望她好好活着,至少活到你我事成那日。若她轻易死了,该多无趣啊。”
裴恕之神色淡漠,“我亦如此。”
作者有话要说
补充一下裴崔两家的小知识。
如果从西晋算到唐代,河东裴氏家族先后出过宰相59人,大将军59人,中书侍郎14人,尚书55人,侍郎44人,常侍11人,御史10人,专使25人,刺史211人,太守77人,驸马21人,荫袭46人,进士117人,贤良7人,辟举65人,公89人,侯33人,伯11人,子18人,男13人,谥59人,乡贤30人,皇后3人,太子妃4人,王妃2人,公主20人,贤节8人等,正史立传与载列者600余人【这个很重要】,七品以上官员多达3000余人。
这是一组多么可怕的数字,竟然有59人当过□□总理,59人当过三军总司令,至于其他省部级高官更是不计其数。
如果只算唐代,河东裴氏也出了十七名宰相。
请注意,裴家还不是第一等的门阀世家。-
有唐一代,博陵崔氏出了十五名宰相,这其中至少有三位宰相是靠门荫入仕的,其余门荫入仕的崔家高官不知有多少。
所谓门荫入仕,就是没经过科举考试,仅仅因为高贵的门第与亲友举荐就能入朝为官,-
难怪吭哧吭哧考了十几年,明明成绩很好却依旧落榜的黄巢同学要发疯了。
然而,博陵崔氏也不是门荫做官最多的世族。
感谢在2024-07-1509:11:49~2024-07-1718:04:20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手榴弹的小天使: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