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再热闹的场面,总有曲终人散之时,留下的只有满桌的残羹冷炙和杯盘狼藉。期间沈怡宁拉着张若琳到旁边闲聊了一会,就提前退场了;王方舟和刘福英见各个科长都陷入各自的酒局,自然也早早地退场了。肖国强醉眼惺忪,脚步踉跄,在赵志成的搀扶下,才勉强走出一条直线,嘴里还不停地嘟囔着,志成啊,刘兴呢,我们再找个地方喝点。赵志成随口应承着,到了门口叫了一辆黄包车,一直把他送到刚分配的新家。肖国强摸索了半天才掏出钥匙,对着锁孔插了好久才打开房门,他扶着门框,回头含混地冲赵志成说道,早点休息。随手关上了房门后,整个人顿时气质一变,虽然还有几分酒意,但神志却是十分清醒。
肖国强丝毫没有受到宿醉的影响,第二天早早来到办公室,沏上一杯清茶,边品茶边思考学运组的工作将如何开展。肖国强刚刚毕业不久,对学生自然是十分了解。学生正值青春热血之时,大多是理想主义者,情绪容易被感染,行为容易被鼓动,为了所谓的家国情怀就可以奋不顾身。而这些学生有知识有文化,如果国共之战旷日持久,日后这些学生就是战斗的主力,如果战争早日结束,日后这些学生就是建设国家的栋梁。
学运工作首先就是要保证国民党在高校之中争夺人才较之共党占据绝对的优势地位;其次要在高校内建立广泛的情报网络,随时掌握教职员工和学生们的一举一动;然后是利用情报网络,发现高校里面的共党分子,对其进行控制和抓捕,并进一步阻止或打击他们举办的各种进步运动。
而要达成上述的目的,首先要将情报科和其他组原来在高校的线人全部收拢到手上,进行统一的管理。其次是要将学运组的部分人员,彻底地改变底层档案,通过正常的调动、转学等,安插在各大高校的老师、学生,甚至是勤杂工之中。然后是通过安插的人员,进一步发展可靠的谍报人员,以便打造成庞大的谍报网络。最后的重心还是要落在学生身上,通过广泛接触并鼓动进步学生,从而打造一个各大学联动的学生组织,名字可以暂定为青年进步军。
当然这个组织暂时不能有任何政治倾向,可以打着一切为了国家口号,允许有不同的观点碰撞。安插的人员不能轻易暴露政治倾向,对倾向党国的骨干分子要采用私下拉拢发展的模式,对倾向共党的骨干分子要秘密建档,重点关注。大体思路确定后,肖国强开始仔细研究学运组所有的成员资料,从中筛选出合适的卧底人员。然后又把思路从头到尾捋了一遍,才开始撰写学运组的工作计划,从目标,工作思路,到具体实施步骤,包括哪个人具体以何种身份卧底等事无巨细。
改变不了环境就改变心境,经过多次打击,刘福英虽然未必真正放下,但至少表面上看起来,倒是有几分闲云野鹤的味道了,每天就是喝喝茶,打打棋谱,仙气十足。肖国强手里拿着几张材料前来汇报时,刘福英正捧着一本桃花泉弈谱,边看边打着棋谱,他抬头看了一眼,说了句,如果不急的话请稍等,然后继续把残局摆完,又欣赏地看看了残局,才抬头问道,什么事?肖国强把手里的材料递了过去,恭敬地说道,这是我编制了学运组的工作计划,想请副站长帮忙审定一下。
刘福英漫不经心地翻看着材料,看了几页后,神色逐渐郑重了起来,看完后闭目沉思良久,才开口说道,不错,只是在目标等描述时稍显书生意气,你要知道党国想要是对学生的绝对掌控,如果你再上点高度,凡是以党国为重,必定会引起高层的重视。以你这个计划的可操作性,以及眼见可以带来的重大效应,高层很可能进行全国推广。刘福英拿着材料来到办公桌前,亲自删改起来,改完又看了一遍,满意地点点头,把文稿重新递给肖国强。文稿的基本内容没变,但修改后的文字让人看起来就感觉有了高度,肖国强看后连忙称赞道,刘副站长简直是点睛之笔,几笔下来燕雀变鸿鹄。
肖国强把重新抄写的计划报给王方舟时,顺便把刘福英的点评,以及帮助修改的事情一并汇报了。起初王方舟对这个计划没太在意,打算直接签字照准执行,听到刘福英说可以全国推广,想到在此全国保密局改组之际,自已拟定的计划如果得以推广,那一定是大功一件啊,于是便仔细翻看起来。刘福英多年的副职,在汇报材料上的功底算是当仁不让,王方舟看后十分满意地说道,的确不错,我会以请示的名义上报总部,如果总部认可,我为你请功。
金哲等人钻进树林后不顾伤势一路狂奔,直到累的实在是跑不动了才停下了,稍事休息后,辗转到天黑才找到一个小村落,询问村民后得知身处无锡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