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亲,今日又有一批药物到了,怎么分配?”自从姜莱显现出高超的医术,赵老和孙柔把他当宝贝蛋子疼,甚至让他经营药坊的生意。
孙柔已经将赵氏药坊在京城里开了十几家,都是在中心位置,成了京城最有名气药坊老板娘。
孙柔随着姜莱一路来到药坊的门口。
一个身着青衣的少年从马车上跳下来,后面有两辆马车的药材。
少年上前鞠躬道,“孙娘子,这些药材如何处理?”
孙柔看向马车,沉思半会,才道,“先煎成药汤,然后去城门口分发吧。”
一个月前,四地都发起洪水,百姓民不聊生,水患带来大量的灾害,甚至有些人染上了重疾。
小皇帝在一次巡视民情后,意外溺水身亡。
摄政王端王爷死于火灾,小皇帝也死了,现在还出现大水之灾。
民间谣言四起,说是没有君主镇国才会有大乱。
姜王爷流连青楼,染上了脏病。很多朝廷重臣直接放弃他,将眼光放在了姜王爷独子姜莱身上。
想到这,孙柔唉声叹气。
一会,门口又来了几个位高权重的老大臣。
一个是当朝宰相宋羽然,十九岁考上状元后来平步青云当上宰相,如今四十多正是壮年。
一个是一品文官孙淼,年约五十岁,留着满脸胡子。忠心之臣,朝中大臣有些是他的学生。
还有一个是莽撞的武将赵大郎,身体壮如牛。
武将文臣智谋,原本都各居一处,此时三人一同出现在赵氏药坊也是一件奇事。
率先走在前面的是宰相宋羽然,虽有银丝但是风度翩翩,他踱步上前,看了一眼旁边守着药材的少年,走到孙柔前面。
后面的武将赵大郎和一品文官孙淼也连忙跟在后面。
“孙夫人,如今水患引得百姓民不聊生,还请带着姜世子回宫。大国须有明君主持大局,水患也需天恩之人来治理!”宋羽然双手拱起,然后盯着孙柔凝望。
武将赵大郎性格直爽,哪懂什么弯弯绕绕。面上焦急道,“孙夫人,你就带着姜世子回宫吧。如果不答应,我就强行将姜世子掳到宫!”
说完,眼神贼贼地看向孙柔旁边的姜莱。
姜莱毫不畏惧地看了武将一眼,好你个老头,古有三顾茅庐,哪有这般鲁莽行事来求人。
随后姜莱看向一旁的宰相宋羽然和一品文官孙淼,这两个老狐狸,分明是想借着武将看看娘亲和自己的反应。
姜莱抬头看向孙柔,果不其然,女人的表情有些松动。
孙柔看了三人一眼,点点头。
三人大喜。
从此民间再也不见美貌药坊老板娘,听闻宫里宣布了圣旨,把姜王爷的独子姜莱推举为新皇,其母孙柔辅佐幼帝。
年纪十来岁的姜莱登位后,先后颁发新政,竟然真的短短半月治水成功。
往后几年,王朝又上升了一个高度。
再过了几十年。
孙柔病危时,拉着姜莱的手叮嘱了一些事,安详去了。
临死前,孙柔回顾这一生,从一个偏远的山村到繁华的京城,从一个懵懂的少女到掌权的太后。一生中有过很多政绩,百姓甚至专门颂起民歌赞美她。
人生如此,无憾!
宋婉婉听闻孙太后走时,在自家庭院躺椅上有些恍惚,身边有四五个男宠争先恐后伺候。
多亏了新帝,颁布了女子科举的制度,女子和男子的地位同等。商人的地位也显着提高,宋婉婉身为当朝第一女富商,家底多得惊人。
再加上美貌非凡,身边一群男子倾慕,她便收了满意的当男宠。
一旁的俊俏男宠拿着剥好皮的葡萄小心翼翼地放进宋婉婉的嘴里,眼神中带着无上的倾慕,又见宋婉婉眉头紧蹙。
于是问道,“宋家,为何你今日不开心?”
宋婉婉看了眼男宠,以及后面跪着的几个男宠,有人伺候就是比伺候人好。
她替这些郎君解释道,“孙太后去了!我心里有些苦闷!”
最受宠的男宠抬头看着宋婉婉道,“宋家,是那个征讨匈奴统一王朝、知人善任培养名臣的孙太后?”
男宠的夸赞让宋婉婉眉头松动,喜道,“是她!”
男宠又道,“都说上天庇佑才能祥和离去,孙太后真是好命!不过宋家也不错,这京城谁人不知慈善堂等善款都是你拨出的!”
“也是!”宋婉婉豁然,人固有一死,但生前得志,死后也无憾!
沙场中的一处帐篷,很多年轻武将围着一个老妪。
“穆将军,今日可还要操练?”
铁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