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指引他前行的方向。
张执前轻叹了一口气,他的声音中带着一种无奈和鼓励:“未来是由每一个当下的选择和行动编织而成的。我不能告诉你确切的未来,因为未来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他的话语中透露出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同时也有着一种对命运的接受和对改变的期待。
“可是在这个家里,我好像永远都无法得到父亲的认可和理解,”张知浅的声音渐渐低沉,带着一种深深的挫败感,“母亲也对我爱搭不理。”
他的眼中闪过一丝悲伤,感觉自己在家庭中像是被遗忘的存在。
他渴望的不仅仅是家人的注意,更是那种被理解和被爱的感觉。
这些话语,如同一滴滴沉重的雨珠,落在了张执前的心湖之上,激起了层层涟漪。
毕竟是曾经的自己,他当然能感同身受到张知浅内心的挣扎和痛苦,也理解那种对亲情的渴望和对认同的追求。
“是啊,我们似乎被囚禁在一个可悲的原生家庭牢笼中。在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些父母,他们以爱之名,打着为你好的名号,对孩子的选择横加干涉,企图塑造孩子的未来,左右孩子的人生方向。
他们固执地将过去的经验与思维模式强加于子女,试图以此引导他们的人生轨迹。
然而,这些过时的理念在当下的时代已显得格格不入,但他们却依旧抱残守缺,不愿改变。
“他们渴望子女能够,然而反观自身,却不过是碌碌无为的普通人。
如果仅仅依照他们的思维模式来塑造,那么孩子最终可能也只是庸碌一生,无法突破平凡。
他们究竟是在努力孕育一个拥有独立人格的个体,还是仅仅在制造一个任由他们操控的傀儡?”
“你说的有道理,可这些话他们又不会听的。”
“没必要去管他人,你的世界本就是为你而转,你就是自己的中心。”
“那这条路的尽头在哪?最好的出路又是什么?”
“路的尽头要靠你自己一直走下去,走自己的路,何需他人指指点点?
最好的出路不在别人嘴中,而就在自己的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