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这真的只是一间普通的旅店 > 第69章 来自日记里的质问

第69章 来自日记里的质问

扭动着脖子四下环视一圈,虽然没有发现任何异常,但那份不安已经在他心中发芽,刚刚被汗水浸湿的衣物再一次迎来灾难。

胡杨正悠然地喝着咖啡,突然听到“啪”的一声纸张掉落的声音,忙回过头,发现伦道夫把翻译好的纸掉到了地上。

他眼疾手快的捡起了那沓纸,看着伦道夫那慌张的表情,明白眼前这位记者被恐怖小说的具体内容吓到了。

能让这位看起来就有些阅历的记者,把手里翻译好的稿件丢到地上,这本恐怖小说在中世纪的环境下还是有些水平的。

第一人称的代入感拯救了这个悲催的故事,如果我不是穿越者,而是本地土著,恐怕也会错把这本小说的内容当成真实发生的事情。

胡杨在心中点评道。

小说的内容虽然有很多地方前言不搭后语,而且这个作者仿佛只学过打逗号,没学过用其他符号一样,通篇都是逗号和换行,让阅读的过程变得异常折磨。

但不得不说,对于主角,也就是故事中的那个“我”的情绪渲染还是很到位的,利用了信息差导致的主人公对于正在发生的恐怖事件的无知,大大加深了恐怖氛围。

可惜就是内容很像胡杨之前听过的一则“海龟汤”。

那个故事大概讲的是:一个瞎眼的男人遭遇了海难,虽然船上的物资都丢了,但好在岛上有不少的海龟。和他一起出海的朋友每天都会给他做海龟汤,让他得以活到救援到来,而他的那位朋友却因为身体素质不够好没能撑到最后。等他上岸彻底康复之后,为了纪念朋友的付出,决定到饭店点一晚海龟汤作为缅怀,然而就在他喝了第一口汤之后,他选择了自杀。因为饭店的海龟汤和他在岛上喝的味道完全不一样,他意识到了他在岛上喝的海龟汤,其实是朋友用自己的肉烹饪的,是朋友牺牲了自己让他活了下来。

当然,这个故事原本的形式是通过一问一答自己猜测真相,和小说的形式还是有些差异。

但相同的是,二者都用了信息差营造恐怖感。

这种通过信息差营造恐怖感的故事,第一次看一定会被吓到,尤其是那种后知后觉的回味。

胡杨第一次听到这则“海龟汤”的时候,也产生了细思极恐的感觉。

不过等他后面接触到的这一类故事变多之后,也就没有了最初的那份细思极恐感,甚至还会针对故事里细节不到位的地方挑刺。

比如这位朋友是怎么做到在荒岛上切除自己的肉还不被感染的?

再比如他是如何在切掉自己的肉之后还能正常行动,在岛上寻找淡水的?

同样的细节问题,胡杨在刚刚翻译的那个故事里也找到了不少:

首先,这篇小说的主角从头到尾都没有用名字称呼过其他人,都是用职务来称呼,令小说的真实感大打折扣。

其次,他知道这本小说想要通过字里行间的暗示,表达主人公其实一开始吃的就不是鱼肉而是人肉,以此来达到细思极恐的感觉。

但如果主人公顿顿都在吃人肉,那船上的人只会越来越少,越来越安静,怎么会出现越来越吵闹的情况?

想必是作者安排的时候也没有想好该怎么处理这一段,只好这样强行描述。

最后,也是最离谱的,就是主角的感官仿佛退化了一样。

花了那么长时间都没发现身边的不正常,吃了那么久的人肉都没意识到有问题,就像是五感缺失一样。

鱼腥味儿和人血腥味儿完全不是一种味道好吧。

胡杨在心里止不住地摇头,叹息着这本小说细节上的缺失。

不过即便如此,胡杨还是要承认这本恐怖小说的独创性,起码在这个中世纪风格的异世界,绝对是先锋般的首创。

尤其是和他正在看的那本畅销小说,《孤独骑士的流浪》相比,要好太多了。

那本书的每一个桥段,都是照着恶心主角去的,每一次他觉得主角要装逼的时候,那个作者就会给主角一个更夸张的吃瘪,他也看过不少小说,就没见过哪个主角能比这本书的主角还要憋屈。

要不是他实在三天憋不出六个字,写不出什么像样的文章,胡杨高低得把他看过的那些大热的网文抄一遍,在这中世纪刊印发表,靠着稿费实现财富自由,买下那种报纸上写着的郊区的大庄园。

可惜啊,胡杨叹息着,把刚捡起来的小说译本递回给伦道夫。

看得出伦道夫被吓得不轻,他决定出言稍作安抚。

毕竟顾客就是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